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石斛种植

石斛种植

关于铁皮石斛的投资模式及效益分析

2020-08-31 09:01:01 0
摘要:铁皮石斛为兰科石斛属植物,目前发展势头方兴未艾,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其投资模式和效益如何呢?有的做了认真规划和测算

        摘要:铁皮石斛为兰科石斛属植物,目前发展势头方兴未艾,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其投资模式和效益如何呢?有的做了认真规划和测算,有的则跟风式发展,关心其道的人甚多。本文侧重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投资模式
 
        (一) 资金方面

 
        1 独资
 
        由于铁皮石斛是最近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生物产业,短期内效益良好,因此有好的实力的个体或企业适宜独资投入发展。
 
        2 合资
 
        铁皮石斛的发展投入大,时间周期较长,投资两年半后才开始有收益,或加大投入后至少也要一年才有收益。因此,大规模投资发展采用股份制合作是一好方法,但要严格按股份制公司运作模式实施。
 
        3 滚动式发展
 
        铁皮石斛的发展分三个程序,即组织培养育苗‚人工规模化种植收获原材料成品ƒ加工后得到枫斗及其他深加工产品。因此,根据自己的决策采用租赁房屋设备做组培育苗,建盖少量大棚探索式发展。利用收益的资金投入扩大再生产,或只投入其中的某一程序发展。
 
        4 一次性上规模投入发展
 
        条件、基础较好者,比如资金雄厚、管理较好、技术到位可采用此方法,全程序高投入,高回报,上足马力达到预计规模。一个生产周期,即到达预测效果的收益。
 
        (二) 技术方面
 
        1 自主研发技术
 
        投入资金培养人才自主研发,按目前经验,如从组织培养育苗着手一年后可投入正常生产,但经验积累,风险解决方案还有些薄弱。
 
        如果自主研发的成熟技术投入,发展就比较顺利了,如已经发展很好的大公司及个体都有一套很好的技术支撑。
 
        2 引进技术
 
        新上马的企业和个人,如没有自主研发技术的,可采用引进技术的模式,可分阶段引进,比如单独引进组织培养育苗,或引进大棚栽培、仿野生栽培,深加工技术等等。
 
        (三) 厂房基地建设方面
 

        1 粗放型
 
        租用少量房屋、设备,建盖一般遮阳大棚,投入较少资金试探性发展,目前这方面的发展形式越来越少了。
 
        2 正规精致型
 
        目前,不管是小规模还是大企业,一但上马,都要求组织培养室规范、正规、标准,种植大棚上档次,苗床经久耐用,通风、滤水、防虫都能一并考虑周全。
 
        3 生态型
 
        这主要是仿生回归型,将已训化半年以上的铁皮石斛苗放归于生态环境,在较适宜铁皮石斛的野外进行栽培。比如放归于阔叶林树干上,湿润的带苔藓的石头上,岩石上栽培。
 
        (四) 时间方面
 
        1 组织培养育苗
 
        常规需要十个月为一个周期才开始出栽培苗;但如果购买二代苗、三代苗或已生根苗,则时间可缩短为7个月、四个月、或一个月即有可栽培的苗。
 
        2 大棚栽培
 
        常规从瓶苗出瓶计算,到有鲜条产品上市需要两年半时间,但如果买已驯化半年、一年以上的老苗做种苗,则收获产品的时间相应缩短,即两年、一年半后可有产品收获。
 
        (五) 材料方面
 
        1 组织培养育苗室
 
        有全中央空调,自动化控温、自动调光照;也有人工调控的系统。
 
        2 大棚栽培
 
        用钢管材料,棚高从2米到4.8米,宽6到8米,单体或联体都行;也有用竹子制作的大棚,也有用水泥铸造的棚杆。
 
        目前,由于各地气温不同,有的棚杆外只用遮阳网,不用塑料薄膜,但大部分还是既有塑料薄膜,又有遮阳网和防虫网。
 
        (六) 品种方面
 
        我收集到的就外观植物形态有区别的“品种”有九个,各说各的好,没有标准,只有各自的品牌。这不利于铁皮石斛产业的发展。目前中国石斛联盟,云南石斛产业联合会都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我从省教委这一条线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我做的是从产量上、从药效成分含量上、从口感上排出三个队,让权威方面判定选择优良品种。让大家选择自己喜爱的品种。
 
        (七) 肥料、农药方面
 

        农药方面希望各自严格按国家“中药材GAP生产中禁止使用的农药种类”执行,可以使用的品种尽量少用或不用
 
        肥料方面,目前用的太多太杂,太让人担心。石斛长的越来越怪异了,这会砸自己的饭碗的。这方面石斛联盟已安排冉教授讲解,在此不在赘述。
 
        二 效益分析
 
        (一)、基本建设:
 

        1、大棚建设  
 
        2、组培楼   
 
        3、办公室及仓库 
 
        (二)、土地租赁  
 
        (三)、设备:   

 
        1、培养架    
 
        2、灯管       
 
        3、电线 
 
        4、超净工作台  
 
        5、空调机一组  
 
        6、消毒锅
 
        7、培养瓶
 
        8、工具运输车
 
        9、嗅氧消毒机
 
        (四)、消耗品:
 

        1、培养基
 
        2、电费
 
        3、水费
 
        (五)、人员工资
 
        1、工人
 
        2、技术人员
 
        3、管理人员
 
        (六)、不可预见费
 

        实施一亩铁皮石斛种植示范经费预算
 
        一、大棚

 
        1、使用材料,热镀锌管,规格具体如下:
 
        ①主力柱φ60mm×厚1.8mm  ②水槽宽330×厚1.5mm   ③侧肩管φ48×厚1.5mm  ④平八撑,棚头杆,横拉杆为φ32×厚1.5mm  ⑤拱杆,纵杆,卷膜杆,斜撑杆,辅力柱,剪刀撑,门料为φ25×厚1.1mm—1.2mm:顶膜为玉溪产15丝厚,边膜为玉溪产12丝,7网:顶网为90%遮阳率,侧网为80%遮阳率,苗床材料:每单床四周为40×40×2.2mm角铁,横杆为25×25×2.0mm及6#钢绳,塑料网(1.5米宽)带压条。
 
        2、大棚及苗床规格与制作说明
 
        大棚规格见图纸,大棚肩高3m,顶高1.8m,总高4.8米。拱杆间距1m,主力柱间距4m,每联棚开梭门一道,三侧卷膜1.8m高并安装防虫网及地裙膜,侧卷采用简易手动转膜器,每单棚开天窗1个,采用仿韩顶卷,并安装防虫网及裙膜,大棚内是由90%顶遮阳网及80%侧网组成,苗床规格宽1.5m,高0.8m,长按大棚长度减少1m,每单棚4条苗床,每2m脚一个,40×40(mm)角铁,1.5m宽横杆1个(25mm×25mm角铁)每个苗床用5条6#钢绳固定再由压条将网固定,大棚为电焊结构。
 
        3、自动喷灌。
 
        4、栽培基质:树皮等。
 
        5、农药一批。
 
        6、肥料一批。
 
        二、铁皮石斛苗
 
        1、每亩种植数量:200苗/m²×500m²/亩=100000苗。
 
        2、炼苗(驯化苗)价格:1.0元─1.5元/苗。100000元─150000元/亩
 
        3、瓶苗价格:0.3─0.8元/苗。30000元─80000元/亩
 
        三、人工费:一人/亩×2000元/月×12月×2. 5年.60000元/2. 5年
 
        四、生产周期:两年半开始收获,连续可收获5年.
 
       五、经费合计:257320元─379760元/亩
 
        其中:
 
        (一)、大棚、苗床、自动喷灌:80元/m²/高3.8米─98元/m²/高4.8米。52800元─64680元/亩
 
        (二)、栽培基质、农药、肥料 :22元/m²─38元/m²。14520元─25080元/亩
 
        (三)、炼苗(驯化苗):100000元─150000元/亩
 
        (四)、瓶苗价格:30000元─80000元/亩
 
        (五)、人工费:60000元/2. 5年
 
        (六)、水电费:
 
        六、其它说明:水电费未计入。两年半后只发生水电费、农药、肥料、人工费、防虫网及裙膜、遮阳网、顶膜、边膜更换。每年大约80000元。
 
        七、两年半开始收获,之后每年收获一次,连续可收获4年次。每亩平均400公斤,高产可达每亩700公斤.。以价格500─800元一公斤记,收入为:
 
        1、400公斤/亩:200000─320000元/亩
 
        2、700公斤/亩:350000─560000元/亩
 
        八、两年半后,只要认真管理,三年半的产量更大,之后亩产量递减,但递减量不大,而两年半后只发生水电费、农药、肥料、人工费、防虫网及裙膜、遮阳网、顶膜、边膜更换。每年大约80000元,其利润明显可见。

        冯德强(作者系 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业委员会专家 云南中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