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石斛知识

石斛知识

论文:保护生物学研究进展时间

2020-03-16 09:13:57 0
论文:保护生物学研究进展时间(作者:李亚妮)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1],是地球经过4O多亿年自然演化的结果。然而由

论文:保护生物学研究进展时间(作者:李亚妮)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1],是地球经过4O多亿年自然演化的结果。然而由于近几十年来人口数量的剧增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剥夺和对生活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已造成生物多样性以每年2.7—3.0万种的速率急剧下降,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之快是6500万年来所未有过的,是物种自然形成速度的1OO万倍,有些物种还未被认识就灭绝了[2]。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丰富的生物资源,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乃至公众关注的人类基本问题之一。于是,保护生物学应时而生。并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L3]保护生物学有两个目标:一是了解人类活动对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一是发展实用的方法来阻止物种绝灭,并力图恢复濒危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正常功能 [4]。

本文试就保护生物学的内涵、研究热点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方面的情况作一介绍。 l 保护生物学的内涵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logy)形成专门的学科是在2O世纪8O年代初(Brussard,1985),目标是评估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防止物种灭绝的具体措施[5,6 ],是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综合,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6],是应用科学解决由于人类干扰或其它因素引起的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出现的各种问题,目的是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理和工具;确认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建立修正秩序,为解决保护问题的“纯”科学和管理间架起一座桥梁(Soule,1985;Western,1989)[7];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保护生物学研究是为了保存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保存物种的进化潜力,具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征[8-10] :

(1)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处理危机的决策科学;

(2)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处理统计的现象的科学;

(3)保护生物学是一门价值取向的科学。 2 保护生物学的研究进展2.1 小种群生存概率[6,9 ]由于生境的异质性和个体扩散,形成了许多小种群。一个物种的命运最终取决于构成该物种的所有小种群的命运。随着小种群内近交系数的逐代上升,遗传杂合性逐代降低,导致种群的适合度下降最终导致小种群的灭绝。在迁地保护物种时,保存的种群大小涉及到资金的投入和保护的效果,因此物种的最小可生存种群应如何确定是一个热点问题。

2.2 生境破碎问题生境破碎是指一个大的、连续的生境区域不但面积缩小、而且被分割成两个或多个片段的过程。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威胁是生境破碎乃至生境丧失,因而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手段是保护生境 [4]。在这方面的研究热点有生境破碎的动态过程、生境破碎与生境异质性、生境斑块的隔离程度、边缘效应与岛屿效应,生境斑块中种群生灭动态、生境斑块的微气候环境以及在破碎生境中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等[6]。

2.3 物种濒危灭绝机制物种灭绝后的遗传损失大小与分类地位有关[4]。当代生物灭绝特点是:规模大,涉及面广,时间短[11]。这就决定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着眼点是减缓现有物种灭绝速率,特别是减缓那些单种科、单种的灭绝;其次是研究防止那些生态系统中的旗舰种(Flagship species)、关键种(Keystone species)、灭绝的措施;此外,从物种生存的生物学机制和外部生态系统着手,探讨物种灭绝的可预防性[6,9]。

2.4 确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热点的地区确定“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Biodiversity Hotspots,Mayers等,2000)主要是有效地保护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世界上物种最多的地区是热带雨林、珊瑚礁和热带湖泊(Grassle,1991)。从全球范围来看,物种多样性以赤道为高。而在这些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热点地区,野生动植物的生境正面临破坏和丧失的高度危险,而且位于生物多样性高的热带地区的国家多缺少保护所需的资金,如何保护这些国家的生物多样性是一个现实问题 [6]。

2.5 自然保护区理论保护区就是指在不同的自然地带和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内,划出一定范围将自然资源和自然、文化历史遗产保护起来的场所,包括陆地、水域、海岸和海洋在内[4] 。因此在建设自然保护区时,保护区的位置、大小、形状,保护区之间的网络联系,怎样减少自然保护区内的边缘效应,怎样建设自然保护区间的生境走廊,怎样管理和利用自然保护区等都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邙[6,9]。

2.6 立法与公众教育[6]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解决人类在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持续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各国必须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等,这些方面的工作正在进行。 

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生态复合体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包括数以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2],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生物多样性是宝贵的自然遗产,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保护、维持并发展现有的生物多样性,合理持续的开发利用生物资源,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根本目标[12]。然而随着人类对自然需求的不断增加,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正急剧减少,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要使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存量最大,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生物多样性损失最小,以及保护生物种群持续生存和繁衍依赖的生态环境[13]。

3.1 就地保护(On site conservation)就地保护(On site conservation)是指保护生态系统和自然生境以及维持和恢复物种在自然环境中有生存力的种群,是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的途径。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包括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14] 。1956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广东肇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至2002年底,我国已有1752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7个,加入人与生物囤的27个,陆地自然保护区占陆地面积的13.2 %,我国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虽然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还不够,必须进一步扩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并因地制宜建立更多数量的生态小区[15]。

3.2 迁地保护(off site conservation)迁地保护(Off site conservation)指将濒危动植物迁移到人工环境中或易地实施保护。迁地保护是为了增加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而不是用人工种群取代野生种群。动物迁地保护设施主要包括动物园、猎物农场、水族馆和圈养繁殖计划[6]。我国已建立动物园和大型公园的动物展区达数百个,并建立了主要珍稀动物的人工种群繁殖中心和基地 植物迁地保护主要是建立植物园和树木园全世界1500个植物园容纳了现生主要采集植物,并为植物的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我国目前已建立植物园110多个,南京植物园和庐山植物园是中国最大的两个植物园。

3.3 离体保护[16]离体保护是将生物个体的某一部分保存在特殊的环境中。例如,种子库是在适当的低温下保存植物的种子,在青海省建立了国家作物种子资源库,保存有数万份种子。基因资源库是在一196℃的液氮环境中,长期保存的生物遗传物质(精液、卵和胚胎)和细胞。我国的上海细胞研究所和昆明动物研究所建有细胞库。

3.4 公约和立法 1987—1988年起草的1990—1995年联合国全系统中期环境方案中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策略以及实施方案等[17]。1992年6月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要求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积极行动,认真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通过制定有关的国家生物多样性国家报告、国家保护策略和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等。中国还以政府和各种组织、机构的名义加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1UC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生物多样性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公约”(WI)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等。到2002年,中国已有21个重要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中,有29个地点被列为世界文化或自然遗产,泰山、黄山、峨眉山及乐山大佛和武夷山被列为文化、自然双遗产[2]。

4 结语保护生物学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年的历史,但它迎合当前社会的需要而蓬勃发展。和其它新学科一样,保护生物学理论并不完备,一些理论存在着不确定性,还有些理论甚至自相矛盾(Edwards,1989;Ludwig,et a1.,1993;Doak&Mills,1994;Bunnell&Dupuis,1995;With,1997.)[18] 。所以保护生物学必将面临更多、更难和更新的挑战,保护生物学也在挑战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保护生物学任重而道远 [2]。

 

参考文献: [1]朱大保.生物多样性与林木育种EJ].生物多样性,1994,2(3):157—161. [2]杨兆芬.保护生物学在中国的发展EJ-].武夷科学,2003,1 2(19). [3]曹丽敏.司马永康,曹利民,等.保护生物学概述[J].云南大学学报,2001,23:65—7o. [4]季维智.保护生物学基础[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5] SOULE M E.Conservation Biology:The science of scarcity and diversity[M].Sunderland.Massachusetts Sinauer Assoeiates I N C,1 986. [6]蒋志刚,马可平,韩兴国.保护生物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7]季维智,朱建国,何远辉.保护生物学概要[J].动物学研究,1 995,16(3):289—300. [8]PRIMACK R B.Essentials of conservation BiologyEM].Sunderland Massachusetts,Sinauer Associates INC。1993. [9]祖元刚,张文辉,阎秀峰,等.濒危植物裂叶沙参保护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O]马克平,钱迎倩,王晨.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学导报,1 995,(i):27—3o. [11]田兴军.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2]王献薄,刘玉凯.生物多样性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环境出版社,1994. [13]杨玉慧,李义明.分子生态学研究与动物多样性保护[J].生物多样性,2001,9(3):284—293. [l4]Matin Jensen..A boost for Biodiversity[J].scienceNow,2001,(104),3. [15]梅跃家.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EJ].安徽林业,2004,2:32. [16]李义明.保护生物学研究进展和趋势[人].见: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林业部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司.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5. [17]A.Mittermeier.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J].Nature,2000,(405):254. [18]黄富祥,王跃思.试论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与实践面临的困难及现实出路I-j].生物多样性,2001,9(4):399—406.(作者:李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