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石斛新闻

石斛新闻

半个世纪的情缘 ———记“霍山石斛老人”叶嗣昌

2019-09-20 10:11:26 0
 10月26日,霍山县固本堂石斛专业合作社里,77岁高龄的叶嗣昌老人,正在凝神端详着新研制出来的石斛含片和口服液。“这两款产品在市场上很畅销,顾客反响很好,更重要的是比以

 10月26日,霍山县固本堂石斛专业合作社里,77岁高龄的叶嗣昌老人,正在凝神端详着新研制出来的石斛含片和口服液。“这两款产品在市场上很畅销,顾客反响很好,更重要的是比以前单纯卖石斛原料利润要高好几倍呢。”叶老高兴地说。

  1960年,刚刚23岁的叶嗣昌在霍山县医药公司当技术员。那年,他幸运地参加了全国中药材培训班学习。在培训班上,他对发展中药材产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就想着回去后,一定要为家乡的名贵药材发展做点事情。但是让叶嗣昌不愿看到的是,公司每年收购的霍山石斛越来越少,很多人都在感慨:“植物大熊猫”———石斛即将濒临绝迹。

  十分清楚霍山石斛药用价值的叶嗣昌此时再也坐不住了。他将医药公司收来的新鲜石斛又高价买回家进行栽植,开展起了研究实验。每天他都坚持写观察日记,详细了解霍山石斛的生物学特性和物候特征。但在当时,很多人认为发展天麻、贝母、茯苓、麝香、百合等中药材更有广阔前景,一些乡镇也已经开始种植了。叶嗣昌作为技术员被公司安排到漫水河茯苓种植基地,其间不得不放弃对石斛的研究。

  几个月后,回到家中的叶嗣昌,看到经过几年精心培育的霍山石斛已经枯萎了,他心如刀绞,更让人难过的是当时的医药公司再也收购不到霍山石斛了。

  困难没有击退他,叶嗣昌踏上了向上申报霍山石斛家种工程项目的求索路,在一次次的申请报送中,终于迎来了好消息———1980年省科委终于将霍山石斛家种工程列入科研项目,又在省医药局、省中药公司组织领导下,成立了霍山石斛研究小组。

  1980年和1984年两场霍山石斛普查开始了。此时已是药艺师的叶嗣昌带着公司技术员何云峙、王会明和两名经验丰富的药农,一行5人来到石斛的原产地黑石渡镇六万寨。住在当地老百姓家中的他们,每天不到5点就匆匆起床,带上干粮便踏入高山险壑搜寻石斛的踪影。

  在1980年的石斛调查日记上,叶嗣昌这样记述着:

  “今天中午大家就在河沟旁烤了一块糍粑吃,然后便开始攀岩上山。跨水沟、翻石岩、穿荆棘,出没在陡峭山林中,约一个小时才到乳香岩……结果并未发现石斛的踪影。”

  “今天来到六万寨水牢沟,终于采到石斛了,连口袋1斤。六万寨海拔648米,水牢沟500米以上,石斛生长岩石下有河沟,空气湿润、阴凉……石斛根白色,叶三四片,还结了一个硕果,长约1.5厘米、宽0.8厘米……”

  历时半个月的跋山涉水,走过了落儿岭、漫水河、上土市、太平畈等10个乡镇,终于采到了弥足珍贵的4斤多霍山石斛。

  如何让这些野生石斛繁衍下来,叶嗣昌经过反复研究,决定选择在太阳乡长冲药材场作为石斛培植场,这里的海拔、温度、气候非常适宜石斛生长。霍山石斛当时就选择在场内一山谷小溪旁的石岩上进行栽种,到1984年共获得种苗168.3斤;同时用萌发的试管苗模拟野生生态条件进行人工试栽,1984年成活率为77%,1985年成活率为90%以上。

  这一研究真正让濒临灭绝的霍山石斛得到了挽救,并为进一步扩大生产打下了基础。1985年7月,霍山石斛野生改家种试验技术通过省级鉴定,并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霍山石斛就这样传承了下来,在叶嗣昌等一帮人的潜心研究开发下,石斛作为一种产业逐步发展起来了:2002年,长冲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建成了4000多平方米霍山石斛基地;2003年,组建了霍山石斛协会,会员达500人;2007年霍山石斛地理标志产品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评审认定;2009年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用现代技术,将石斛种苗栽种成活率提升到100%;截至2013年年底,全县石斛种植面积已达2000多亩,石斛枫斗产量达12500多公斤,产值约5.46亿元。

  已到了古稀之年,叶嗣昌原本可以安享晚年。然而有种来自心灵深处的力量让他无法停息,得知年轻、有胆识的顾本堂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自胜,很想在石斛产业上有所作为但苦于对石斛栽植与培植技术匮乏,他便主动出山当起了技术顾问。

  每天,你都能看到精神矍铄的老人来往于研究室与石斛示范基地之间,指导工作人员如何栽种、如何护理、如何组培种苗……

  采访札记:50多个春秋岁月,让一位风华正茂的帅小伙变成了如今耄耋之年、白发苍苍的老人,然而依旧不改的是他与“霍山石斛”不解的情缘,是他不断追逐的“石斛梦”,是他为石斛传承与发展积极探索、跋涉的脚步……

  当我们手捧着老人经过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调研、实践,记录下来的这一本厚厚的工作日志时;当我们听着老人半个世纪以来坚持不懈、追逐梦想的历程时;当我们看着老人虽然白发苍苍、依然坚定的步伐时……我们除了心灵上的感动之外,更多的是为老人那种为了梦想,奋斗不息,矢志不渝精神而震撼。老人的生活因为霍山石斛而充实,石斛也因为老人的坚持而走向蓬勃、走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