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石斛新闻

石斛新闻

落儿岭镇:石斛茶谷变身“致富谷”

2019-11-25 09:18:56 0
茶谷竹海、茶艺浮雕、峡谷漂流、云海瀑布、鹿吐石铺大捷纪念广场石刻书、观光摄影、红色旅游……随着“茶谷”建设项目争相落地,“六安茶谷&rdqu

茶谷竹海、茶艺浮雕、峡谷漂流、云海瀑布、鹿吐石铺大捷纪念广场石刻书、观光摄影、红色旅游……随着“茶谷”建设项目争相落地,“六安茶谷”重要节点——六安市落儿岭镇正发生着美丽的蜕变。紧2016年游客接待量16万人次,创下该镇新高,当地茶农户均年增收3000元左右。打造出集生态观光、餐饮、休闲为一体的大型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使贫困山区农民开始走上脱贫的快车道。

  贫困户吃上“绿色饭”

  以茶旅游与茶文化融合,建设白云庵茶文化体验中心、茶谷小站,主要建设内容有餐饮住宿、楼台亭阁、露营地、停车场、特色雕塑、登山步道、游憩设施、山塘、栅栏、广场建设等,结合观光茶园打造1000亩电子商务“聚茶园”及茶叶物联网项目,配套建设200平方米电子集控中心,实施物联网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推进霍山黄茶绿色增效模式,主要是面向广大茶农开展科技服务,引进先进栽培与生产技术,开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技术示范,技术培训以及引进新品种示范等,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推进茶产业精准扶贫。积极探索黄茶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支撑作用,按照稳定一产(稳定面积、产量、价格,落实一对一精准帮扶人员与措施)、导入二产(就地收购、上门收购,联合体成员单位专业初加工,加工利润返还)、拓展三产(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茶旅融合的观光游、休闲游、乡村游项目,积极参与茶谷小站、小院建设,增加收入来源),幅射带动五个乡镇贫困人口2104人,扶贫效果非常突出。在扶贫方式上,对缺乏劳动力贫困户,采取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措施,流转租赁茶园开展扶贫,对有劳动力但由于家庭原因不能出门打工贫困户,优先吸纳到联合体内用工,并且建立参与利益分配有效利益联结机制。以茶谷小院、茶叶体验观光带动旅游扶贫,在茶谷里“淘金”,让贫困户吃上了“绿色饭”。

  “漂”来的脱贫致富

  “现在好了,有了帮扶责任人支持,漂流从我家门口这开始,一直延伸到白云庵村。沿路都需要安保员,干了就有工钱,再不用发愁年前到处找零工啦。今年又低改了茶园,只要我们出个力就行,政府政策还有很多补贴,划得来!你看,我这新房就等着给我儿子娶媳妇啦”。说起脱贫中的“巨变”,万世宗的话头打都打不断。去年脱贫的万世宗,妻子腿部二级残疾不能劳动并常年吃药,以前家庭收入靠儿子在六安打零工及低保金生活。去年危房改造盖了新房,暑期在大峡谷漂流务工,去年对口帮扶人还送来了鸡苗又拿到养殖政策补助,万世宗说,能靠自己的双手给儿子盖处新房,是他最幸福的事。

  茶谷建设以来,落儿岭镇打造以峡谷漂流、茶叶百里长廊为主题,表达自然、亲切、宜人且醒目突出,具有乡村地方特色与标志性的。重点提升茶产业、旅游业,打造马家岭绿色村庄“五村新貌”战略,即建设旅游重村、生态强村、文化大村、茶谷亮村、文明新村。显现出绿色茶叶百里长廊基地5000亩,推出“百里茶谷百云看,峡谷漂流第一村”,做强茶谷梯田体验农业、保健饮品石斛产业、峡谷漂流旅游业、美好乡村农家乐宾馆服务业4大产业,做活“一谷一带”茶谷淠河生态经济带,力求“以茶造景,以景创收”做实产业。暑期以来,霍山大峡谷漂流景区日均接待游客超过3000人次,周末高峰期日均超过10000人次,累计接待游客达1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00余万元。落儿岭镇党委政府通过鼓励引导村民发展乡村客栈、农家乐,提升接待能力,扩大旅游综合收入。景区内人头攒动、周边农家乐一桌难求的火爆场面成为霍山旅游的新亮点,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新途径,村民真正尝到了发展旅游带来的甜头。

  茶谷节点摇身变成“搬迁点”

  “以前一到刮风下雨就停水停电,外面大雨房子里面就小雨,家里的锅碗瓢盆都派上用场,晚上睡觉总不能安心。现在新房生活用品、公共设施一应俱全,家里娃娃上学很方便,我在想等漂流开业时候在摆地摊做点小买卖,实在想象不到我这样大年纪能够住上这样的好地方,心里可是舒坦”。落儿岭镇太子庙村牯牛降组贫困户俞昌义享受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红利,心里乐开了花。

  2016落儿岭镇依托全市“一谷一带”的鹿吐石铺茶谷小镇的大峡谷漂流景区设置了古桥畈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采取整体规划、分批安置的方式,引导群众逐步向中心村有序搬迁,第一批搬迁5户18人,实现梯次转移,并结合六安茶谷节点和美丽乡村建设,合理编制安置点规划设计,坚持建设色调一致、风格统一、与当地生态环境相协调、不越面积“红线”、经济适用的搬迁房。同时根据搬迁贫困户致富能力等差异为搬迁户制定“一户一案”脱贫措施,动员搬迁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业,利用霍山大峡谷漂流实行就近就地就业,据悉去年搬迁的5户已有2户做起了漂流用品生意,拓宽增收渠道,真正实现“搬得出、稳的住、能致富”的脱贫致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