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石斛新闻

石斛新闻

“仙草之乡”如何点草成金?

2020-06-04 14:35:07 0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太平畈乡是霍山石斛的原产地、核心区,地处神奇的北纬30度附近,属北亚热带温湿季风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7%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太平畈乡是霍山石斛的原产地、核心区,地处神奇的北纬30度附近,属北亚热带温湿季风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7%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山之巅,水之源”的特殊地理位置,孕育出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有中药材1460多种,是历史上有名的中药材之乡。近年来,太平畈乡立足优良环境,依托石斛等中药材产业,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之路。

  “石斛之乡”今胜昔

  走进天下泽雨石斛股份有限公司的枫斗加工车间,60余名身穿桔黄色工作服的女工正在四人一组,紧张有序地进行着石斛绕条制作。45岁的杜绣熟练地从面前的竹编簸箕里拈出一根已经烘制软化的石斛鲜条,用煮制过的龙须草小心地绕在一根尺余长的钢签上。“这一根钢签可以绕制出石斛枫斗5克左右,按目前的市场价可以卖到600到1000元,这是我们这儿真正的‘软黄金’,可值钱了!”杜绣笑着说。

  杜绣,太平畈乡王家店村贫困户,丈夫常年在外打工。杜绣因患鼻窦癌不能从事户外劳动,又要照顾家里两个还在读书的孩子,只好留守在家。2017年,天下泽雨公司在王家店村建立基地,杜绣和许多村民一起成为企业的固定员工。

  “在这里干活不用晒太阳,车间里还有空调。绕条活不累,手快的话一个月可以挣到2000多元。我们乡8个村都有妇女在这里上班,主要离家近,方便照顾老人孩子。石斛发展起来了,工厂办在我们家门口,全村人都跟着沾光了!”谈及自己的工作,杜绣脸上很是满足。

  走在太平畈乡的中心集镇上,太平河中央景观河道整洁美观,以霍山三宝为主题的石斛、灵芝、茯苓3座景观桥横跨河道连通两岸,河北岸王家店风情老街和南岸石斛休闲新街相映成趣。小镇的入口景观区、老街休闲服务区、新街文化商业区、石斛加工产业园区、石斛种养观光区5个功能片区各自独立又互为呼应,展现出这个石斛特色小镇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

  “原来我们这里交通不便,穷乡僻壤,田薄地瘦,家家户户守着那点田地,只能混个温饱。村里许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孩子留守在家。现在你看看,石斛这一个产业就富了我们全乡人!如今咱们乡集镇规划整饬有序,美丽乡村处处开花。农村商业银行太平畈支行2015年存款余额1.87亿元,到今年3月,存款余额已达到3亿元,户均7.5万元,人均两万元。如果按人均存款来算,我们太平畈说是全县最富裕的乡镇也不为过。”太平畈乡党委书记贺新建自豪地说。

  近年来,太平畈乡紧紧围绕“做大石斛产业,打造石斛之乡,推动石斛之旅,带动群众致富”这一发展思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优质企业,不断扩大石斛种植面积。目前,以王家店村为源头核心、以“九太路”为主线中轴,以5大板块为特色重点,石斛产业在太平畈乡已成集群发展之势。

  天下泽雨、九仙尊、中国中药、白马尖、绿斗等等,几乎县内所有大型石斛企业都在太平畈这一石斛源头“圣地”开始了“圈地运动”。太平畈乡顺势而为,制订了“公司带农户,大户带贫户,先富带后富”的发展方向,构建了“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鼓励群众把山场和土地流转给石斛企业,把闲置“沉睡”的土地资源盘活,助力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全乡共计流转土地山场10000多亩,流转费用每年达500多万元,惠及700多户群众,可以50年长久收益,其中152户贫困户每年拿到土地流转费用达90多万元。

  据了解,太平畈乡石斛基地规模已达13000多亩,年产值10亿元。现有港资天下泽雨、国企中国中药、上市企业长江精工集团等十几家大型企业入驻,其中仅天下泽雨公司就累计投资5亿元用于基地建设和产品研发。龙头企业充分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和群众就业。

  据统计,太平畈乡从事石斛生产加工的企业、合作社达266家(企业152家)。常年从事石斛生产加工、幼苗种植、除草采摘等工作的就有3000多人,临时用工达20多万人次。其中天下泽雨每年长期用工200多人,临时用工3万人次,每月发放工资就有90万元,直接帮助60多户贫困户脱贫增收。龙头企业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很好地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以石斛为代表的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该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最强支柱。

  保驾护航促发展

  石斛的规模种植投资巨大,而天麻、茯苓、灵芝等中药材在太平畈乡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广泛种植。这种以中药材为主要家庭副业的农耕传统在整个皖西地区也是独树一帜,极具地方特色。

  午后的太阳还很热烈,在太平畈乡洪峰村村头,一畦畦整齐的田块里,今年50岁的祝发余挥汗如雨,舞着锄头挖掘自家种植的中药材茯苓,一截截菌柴散落一地,地沟里好多蛇皮袋已经装满了刚起出的茯苓。“你们看看,这一个至少有20来斤!”抱着胖娃娃一样的“茯苓王”,祝发余忍不住开心地大笑起来。

  祝发余从事中药材种植已经有20多年了,听他说,除了这边的一亩多茯苓,他家还种植有天麻等药材。“我们太平畈自古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以前技术跟不上,产量靠天收。现在县里乡里每年都组织专家来给我们上课,听了专家的现场指导,才知道茯苓、天麻种植除了要注意天气、气温,还要注意清沟排水,清除杂菌。技术培训到家,去年我家的种的茯苓、天麻加上茶叶,一年可以收入5万多元。明年我准备再扩大点规模。”祝发余说现在发展产业有补助,技术有指导,政府又在打造西山药库,建设药材交易中心,帮忙开通销路,没有后顾之忧,更有发展的底气了。

  “洪峰村是省级重点贫困村,山多地少,海拔高,气温低,村民原来种植水稻一年忙到头还只够糊个肚皮。许多人都出门打工,家里的田地大都荒芜了。2014年精准扶贫统计时,全村17个村民组贫困发生率在20%左右。”给我们介绍情况的洪峰村支书李滔就是本村人,1989年出生的他戴着黑框眼镜,看上去还像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

  听李滔说,霍山县2018年4月出台《中药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县政府首批设立了1亿元专项引导资金,用于奖补现代中药农业项目、工业项目和服务业项目。这两年,许多外出打工的人又回村发展了。现在的洪峰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从事中药材种植和加工业。天麻、茯苓、黄精,断血流、七叶一枝花、苍术等十大皖药都有大面积种植。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增加到16万元。去年底,该村贫困村顺利出列,全村的贫困发生率降到了0.43%,贫困户人均收入也由2800元增加到6000元,翻了一番。

  三产融合绘蓝图

  “我们现在将发展重点放在石斛深加工领域,已经研发出霍山石斛浸膏、霍山石斛颗粒、破壁石斛胶囊等新产品百余种,线下线下销量大好。目前投资近5亿元兴建的包含野生种源保护、林下石斛抚育、大别山名贵中药材种质资源基因库、康养体验与休闲养生为一体的中医药康养基地,就是为了能更好地推动石斛产业三产融合。”九仙尊霍山石斛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戴亚峰介绍说。

  为促进石斛产业链条延伸和健康养生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太平畈乡深挖石斛文化,积极做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石斛产业升级发展。九仙尊、绿斗、淮源等石斛企业相继兴建“石斛+”旅游养生项目。淮源农庄与周边18户农民,签订合作协议,群众以山场土地入股,并参与到农庄的种植、养殖、经营中来,年底统一进行分红,2018年度户均分红约8000元。当地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所带来的发展红利。

  为推进深山区群众稳定脱贫致富,霍山县于2017年提出“打造‘西山药库’,推进脱贫攻坚”的奋斗目标,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全县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努力开创以漫水河、上土市、太阳、太平畈等传统西山地域为核心,覆盖全县的大中药发展模式,将推动中药产业与养老养生、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业态进行融合发展,把西山药库建成集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综合体和大别山药都。这剂乡村振兴“良方”,有望真正意义上将深山区百姓的“速效”脱贫转化为“长效”致富。

  据霍山县中药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潘明柱介绍,2018年,霍山县全县中药材产业年总产值达30亿元。全县各种中药材种植总面积1831.86亩,其中石斛基地1万亩,霍山灵芝、断血流、白及、覆盆子等其它药材基地约2万亩,兑现奖补资金465万元。中药材加工企业提供贫困户就业岗位2500多个,流转贫困户土地8000余亩,劳务收入和土地租金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2540元。

  在太平畈乡王家店村,西山药库“一馆两中心”建设项目正在如火如荼推进。“这个项目占地面积30亩,总投资2500万元,将打造成包含石斛文化博物馆、石斛交易中心为一体的石斛文化综合交易项目。用不了多久,太平畈乡必将成为一个集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保健于一体的产业高地、投资旺地、旅游新地、养生福地。”贺新建书记指着一片热火朝天的工地对我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