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石斛新闻

石斛新闻

山乡“霍山石斛中药王”勇闯致富路

2020-06-23 09:03:53 0
 6月2日下午,霍山县落儿岭镇古桥畈村,34岁的陈郑正和父亲一起在自家的白术种植田里忙着浇水灌溉。在这片山间狭谷地里,一畦畦的地块不大,但都收拾得整齐划一,一根根黑色的

 6月2日下午,霍山县落儿岭镇古桥畈村,34岁的陈郑正和父亲一起在自家的白术种植田里忙着浇水灌溉。在这片山间狭谷地里,一畦畦的地块不大,但都收拾得整齐划一,一根根黑色的微喷管伸展到每个地块,管道上的许多小孔冒出了无数小喷泉,原本干燥的土壤逐渐变得湿润松软。一棵棵嫩绿的白术苗喝饱了山泉水,随风摇摆,像是山野间快活的仙草精灵。

  “山区种植药材,土壤肥力要好,对灌溉要求也高。像这种山间小地块,大水漫灌浇不透,还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只能采取这样的微喷管灌溉方式。只要支台小水泵,挖个沼水池,这两三亩地的灌溉和施肥就不用愁了。”陈郑站起身来说。

  陈郑就是本村人,原先在安徽应流集团上班,2009年开始回乡种植石斛,2012年又瞄准了中药材种植。

  “这里都是我流转来的田地,这边5亩种的是白术,那边种的是4亩白芨和5亩黄精,家里还有1亩大棚石斛,还有几亩半夏和七叶一枝花。”说起自家的“宝贝”,陈郑脸上满是自豪。

  霍山县属大别山腹地,北亚热带温湿季风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76.1%,生物物种多达6500余种,珍稀名贵道地药材200多种,可谓名副其实的天然药库。其中,霍山石斛、霍山灵芝、漫水河百合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霍山石斛,霍山灵芝、断血流、黄精、天麻、茯苓、桔梗等品种入选“十大皖药”,霍山石斛更是位列“十大皖药”之首。

  霍山“七山二水一分田”,山地崎岖,早晚温差大,光照条件适宜,适合多种中草药的种植。“像我们落儿岭这里,土地分散,地块小,灌溉困难,传统的水稻种植需要投入大量人工,收成却不够种子、化肥和农药钱,只有想别的法子搞特色种植。”陈郑介绍说。

  “一亩种苗投入1000元左右,加上人工成本500元,每亩收益在七千元左右,在我们山区种植中药材还是很有前景的。”

  “中药材都是要入口的,可不能马虎,施肥也只能施农家肥。农家肥含有大量有机质和氮、磷、钾和其他营养元素,长期施用能增进土壤的团粒结构,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通气性,尤其适用于多年生和根茎类药用植物。”多年的摸索,陈郑俨然成了中药材种植方面的“土专家”。

  中药材种植讲究精耕细作,选地还要考虑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砷、汞、铅、铜的含量不能超标,不能选择盐碱、低洼、易涝的地块。土壤条件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药材的品质和产量。为了改善土壤,陈郑这几年适墒翻耕,整平耙细,多施腐熟农家肥,没少下功夫。

  目前,霍山县中药材基地除霍山石斛等少数品种外,大部分基地面积偏小,且以户为单位零星分散种植,没形成集聚化、规模化、规范化种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药材产业的良性发展。

  “中药材种植要选择市场需求量大的大宗药材,种植要规模化,不能杂七杂八不便管理。还要注意分析历史行情,了解现行市场库存量,根据行情走势来决定种植品种,但千万不能跟风上随大流。”

  为了打开销路,陈郑几番努力,和霍山回音必公司签订了白术、半夏的保价收购合同,和亳州的药材商签订了黄精和白芨回收合同,由他们提供种苗、技术,并负责回收药材。

  几年的摸爬滚打,陈郑积累了不少中药材种植的宝贵经验。2010年,他尝试着流转了村里的10亩土地种植中药材。2018年他又按500元每亩的价格,流转了10户农户20多亩土地,种植的白术、白芨、半夏等中药材都销售一空,获利20余万元,成了当地有名的“小药王”,陈郑终于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陈郑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他热爱自己的家乡,对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深深的眷恋,这也促使他决心在家乡的土地上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2017年,陈郑以致富带头人的身份当选为村里的文书和民兵营长。在他的带动下,古桥畈村已经有8户村民3户贫困户也开始学着种植中药材,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在我们农村,没有产业支撑,想脱贫想致富都是画饼充饥。我就想自己先帮乡亲们蹚蹚路子,等我种好了,再手把手地教别人,如果跟在我后面种的人多了,我们古桥畈村就能形成中药材种植一村一品,也让乡亲们多一条脱贫致富的好门路。”看着眼前一望无垠的药材地,陈郑脸上充满了渴望。

  近年来,霍山县委、县政府抢抓建设“健康中国”、振兴“十大皖药”、打造“西山药库”重大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中药产业。目前,霍山县中药材基地面积达15万亩,年产中药材约10万吨,拥有中药生产经营主体千余家(央企控股1家、上市公司控股1家、港资1家、台资1家),产值达30亿元。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和深度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