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石斛新闻

石斛新闻

云南石斛产业优势渐失 行业待规范

2020-11-16 09:41:40 0
  杨明志   兰科植物石斛属在全世界共有1400余种,我国已命名的有81种。因过度采集,导致野生资源枯竭,被列入世界濒危保护植物

  杨明志

  兰科植物石斛属在全世界共有1400余种,我国已命名的有81种。因过度采集,导致野生资源枯竭,被列入世界濒危保护植物。石斛首见载于2000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上品,谓:“……味甘、平,无毒。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痨、赢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气,定志除惊……”。由以上记述可见,其功能与应用范围相当广泛。此后,历代本草对石斛功能与应用疾病又不断补充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记载石斛性味与归经:甘,微寒。归胃、肾经。功能与主治: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筋骨痿软。

  云南石斛全国“老大”

  为保护和发展这一濒危名贵药材,上世纪70年代我国科研人员即开始探索人工种植石斛,到上世纪80年代末组培技术取得突破,上世纪90年代浙江个别企业首次将组培技术应用于工厂化育苗,并开始人工种植。2006年央视《每周质量报道》曝光浙江石斛市场以次充好,几乎见不到所谓人工种植铁皮石斛,表明此时人工种植技术尚不成熟,面积微乎其微。2007年,由乡村网发起,云南省德宏州人民政府主办,在芒市召开了“首届中国石斛产业发展论坛”,此后德宏州人民政府连续举办3届石斛论坛。7年过去,该论坛现已连续举办六届,成为全国产业推广经典论坛,其中五届论坛在云南举办。在石斛联盟、石斛论坛、乡村网,云南各级政府支持下,云南石斛产业从小到大,跃居全国行业老大,其总面积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备受行业关注。

  2007年至今,云南石斛种植从单一品种到多个品种同步发展,从农户种植到企业规模化生产,从提供原料到产品加工,走出了一条云南石斛产业轨迹。凡石斛种植户,年收入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也大有人在。石斛产业成为云南百姓的富民、惠民产业。为种植户奔小康,实现美丽中国梦发挥着巨大作用,深受老百姓欢迎。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各类石斛种植约8万亩,其中铁皮石斛占50%。全国铁皮石斛种植面积云南又占据一半比例,其它石斛品种除金钗石斛、霍山米斛外,云南占据80%以上。全部投产后,云南石斛产业仅鲜品原料产值在60亿元左右,带动周边其它产业10亿元以上。全省除香格里拉、丽江、昭通三地外,13个地州均在发展石斛种植,有龙陵、芒市、瑞丽、盈江、绿春、屏边、石屏、玉溪、勐海、景谷等10余个县重点发展,带动10万以上的农户致富。解决50万以上农村人口就业增收,该产业对地方贡献有目共睹。

  石斛应用及市场前景

  石斛作为最好的滋阴类药物,对阴虚类人群有着较好的治疗和养生功效。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提出“阳虚易补、阴虚难治”。阴虚多由热病之后或杂病日久伤耗阴液,或因房事不节过食温燥之品以及抽烟、喝酒、熬夜、喜食辛辣、营养过剩等生活习惯造成。

  根据历史记载和现代实践证明,糖尿病、肿瘤患者只要长期坚持服用石斛,其恢复效果良好,部分患者完全治愈。对于胃病、肺热咳嗽等病症效果明显。老年人常常出现眼睛红肿涩痛、喉咙肿痛、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及舌尖糜烂等,民间俗称“上火”。医学称之为“火性炎上”。为什么老年人容易“上火”?医学认为,首先是体质上的原因。老年人正气虚弱,各种病邪容易侵入机体,病邪滞留体内,容易“郁而化火”。第二,老年人易出现阴液亏虚,阴虚火旺,虚火上升。因此,老年人“上火”往往是“虚火”“实火”一起上,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治疗颇为困难。

  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1.85亿人,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人。这些人群都适合消费作为滋补阴液耗损良药的石斛。另一方面,当前,全国90%以上的人尚不知道石斛为何物,尤其北方地区,多数城市还处于空白地带。也就是说,这些地区和人群都是潜在的消费群体,市场需求巨大。

  云南石斛产业现状

  2013年初,云南石斛市场发生了大的变化,引起种植户的高度关注。我本人曾对此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并撰写《量增价跌石斛产业进入拐点?》一文对产业进行分析和指导。原因是2013年初云南铁皮石斛鲜品价格从上一年的600-800元/公斤,下跌至600元以下,部分跌至300元,引起云南业界担忧。本人分析了主要五方面原因。

  一、市场供应总量迅速增加。从2010年至今,每年市场供应总量都是倍增的速度增加。与此同时,从事市场营销的依然是过去那一部分人群,消费群体依然依赖浙江、广东、上海的消费者唱主角,石斛的供应量超过了市场拓展的速度,导致量增价跌。这种增量速度预计还会持续几年,预计到2013年底采收季节,这一量增价跌现象会更加突出。

  二、消费市场畸形。石斛及其产品一度被作为高端保健品,在普通市民心中形成了价格高,吃不起的共识。即便许多企业成功人士也舍不得尝试。大部分石斛产品仅仅作为礼品在市场流通,除浙江等地普通消费者食用外,其它地区礼品销售占据了大约一半的份额。2012年受中央政策限制,高端礼品消费量迅速下降,这种不正常的市场模式导致石斛消费减少,也让种植户猝不及防,没有心理准备。

  三、市场估计不足。2013年初,大多数种植户对石斛产业形势认识不足,对国家政策不了解,仍然坚守2012年的销售价格不愿出手,仍然期盼高价位。而采购商受市场波动,随即对收购价格则进行了调整。

  四、品种混乱。过去几年,种植户不太重视品种问题。2012年《中国药用石斛标准(试行)》发布后,消费者对石斛品种优劣有了认识和鉴别,导致一些杂交品种,不好的石斛品种首先出现了价跌。这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好事。而品种和质量比较好的铁皮石斛品种市场波动不大。

  五、深加工门槛高受制约。受国家保健食品严格管控,深加工要取得合法生产批准文号,门槛高,手续繁杂,程序多,申报十分困难,导致产品深加工几乎是停步不前。从2007年至今,石斛鲜品市场投放量增长了几百倍,而石斛深加工产品增速却微乎其微,仍然是浙江原有的几个传统产品,大量新研发的产品无法投入市场。

  2013年5月,本人走访了福建、广西、四川等石斛产地,对当地石斛市场进行了调查分析。实际上,当前除了云南以外,其他省市铁皮石斛鲜品价格都不低于1000元/公斤。由于其他省市企业投资能力强,产地政府早介入,早规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石斛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广西、福建、广东、四川最近两年增速较快,影响力也在快速提升,仿野生种植在上述地区发展速度还远快于有气候资源优势的云南。

  为什么云南价格差距会如此之大,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资源保护力度不够,云南野生铁皮石斛种源稀缺,象大熊猫一样珍贵。导致云南本土优质品种数量稀少,仿冒云南铁皮石斛品种现象严重;二、云南石斛产业如今成为一个全国大杂烩市场,各种品种充斥市场。过去盲目追求产量,导致杂交石斛盛行,品质受到质疑,乱象显现;三、云南石斛本地销量不大,主要依靠浙江、广东、上海等地客商采购,尽管产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但无话语权;四、无统一管理政策,质量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云南石斛品牌含金量在下降,应引起产地政府及整个行业重视。

  云南石斛产业发展的对策

  2013年4月,本人陪同央视七套《科技苑》栏目在龙陵县采访,本人与一农户交流,问她家去年在石斛方面收入多少,农户回答“不好意思讲,太少了,”我又问,“实际收入多少,”她回答说“才20多万元,”本人感到吃惊,这还算少呀?她说比她家收入多的农户多的是,可见,云南石斛产业对农户的致富带动作用十分明显。龙陵县、芒市、瑞丽、盈江、陇川、梁河、绿春、屏边等云南10几个县的许多农户都从中受益,直接走上了致富路。

  2012年第六届石斛论坛上,包括德国、美国等地华侨都慕名而来,这说明石斛走出国门是迟早的事。对于市场潜力巨大,这么好的一个品种,如何依托云南的自然优势,做好做优做强,让云南老百姓长期从中受益,值得深思。本人推广石斛、研究石斛产业近10年,对此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建议云南相关部门应做好几方面工作。

  其一、应尽快建立统一的产业政策,尤其是对质量把关,在无国家标准情况下,推动云南石斛种植户严格执行行业标准,加强对本地种源保护。

  第二、由相关部门牵头申报石斛新资源食品,尽快给石斛深加工松绑,一旦此举成功,云南石斛产业将发生质的飞跃,产值破百亿大关不是难事。

  第三、建立石斛研究机构。云南是全国石斛品种最多的省份,当前除了铁皮石斛、紫皮石斛、兜唇石斛等品种量较大,其它如鼓槌石斛、玫瑰石斛、虫草石斛等许多小品种石斛,也越来越被科研人员看着,被检测出更多的成分,证明对治疗疾病有用。加快研究步伐,探索小品种石斛的应用价值,每一个品种的开发都能带动一方致富,能够增加云南石斛竞争力,更好的服务人类健康,服务云南人民发展经济致富。

  第四、加强对品种的监控,对种源优劣的引导,严禁不合格种源流向云南市场。

  第五、严格种源、种苗管理,对当地育苗企业进行严格达标要求,对进入云南销售的种苗要求必须要有行业达标认证证书。对云南现有育苗企业进行全面清理、规范,对不符合行业标准的坚决要求整改。

  第九、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委会正在开展行业达标认证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云南石斛种植户应率先在这方面做出表率,继续发挥石斛产业引领作用。

  (作者: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业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