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石斛新闻

石斛新闻

霍山县太平畈乡耿家坊村扶贫故事

2020-03-03 15:15:19 0
1月10日,霍山县太平畈乡耿家坊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汤玉胜一回到村里,就忙着走村串户,除了像往常一样开展扶贫工作,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他还通过宣讲把市两会精神带到乡村。  &

1月10日,霍山县太平畈乡耿家坊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汤玉胜一回到村里,就忙着走村串户,除了像往常一样开展扶贫工作,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他还通过宣讲把市两会精神带到乡村。

     “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时指出:坚持保护特色、发掘特色、塑造特色、发展特色。提升‘一谷一带’‘一岭一库’发展平台,打造六安瓜片等特色产业链条……这更加坚定了我们要继续把中药材开发公司办好,带领大家一起脱贫增收。”汤玉胜说。社员们听到这席话纷纷表示,村里因地制宜发展的产业,日子确实过得比以前好多了。 太平畈乡耿家坊村是霍山县43个贫困村之一,全村14个村民组398户村民中,有116户贫困户。深山区的贫困村如何脱贫成了摆在村“两委”面前的难题。

    早在2015年,汤玉胜就在村委会上发言:“耿家坊的优势在山,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山场种植中药材,把它作为产业脱贫的主攻方向。”为此,驻村扶贫工作队请来县农委、科技局、中药材管理局和医药公司等单位的专家来村“把脉开方”。 经村“两委”研究,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2016年底成立了“耿家坊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农户在公司订单指导下种植,由村公司按保护价收购农户生产的中药材,统一销售给通过跑市场获得的供货协议单位。供货协议单位还向村民免费发放了120亩断血流种苗和200余亩桔梗、益母草等中药材种子,收获后按协议价回收。公司还与市农科院合作创建了六安市农业科技专家大院耿家坊村断血流分院,为科学种植、增加效益提供了技术支撑。两年来,公司先后收购杜仲20吨、茯苓6吨、断血流130吨,既为村民种植中药材提供了稳定的市场,又为村集体增收创造了条件,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益实现了从0元到20余万元的大转变。 有了稳定的市场,还必须有稳定的货源才能确保公司的正常经营。贫困户们有了产业,有了基地,才能有点石成金的“金手指”。驻村扶贫工作队通过多方调研,把2017年建设“的断血流种植基地120亩,桔梗、益母草种植基地200亩,与遍布全村的杜仲、石斛、天麻、茯苓、山茱萸等共同形成一个中药材种植基地。断血流种植已成为省内“十大皖药”种植示范基地和供货协议单位药材研发种植基地,2018年又新建了300亩断血流为主体的种植基地,新栽种一批中药材,6户贫困户、23户群众通过种植断血流每年增收1000余元;14户贫困户、25户群众在基地内务工,每年增收2000余元;17户贫困户、31户群众通过土地流转金户均增收200余元。基地建成后,种植、加工、贸易的结构已初步形成,大大增强了贫困户的“造血功能”,随后新建中药材贮存仓库230平方米、晒场1000平方米,并购置一批加工设备,为公司长期运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家种的天麻值不少钱,销售有收入,政府还有种植补助,我还去了基地务工,一年下来收入提高不少。”年逾五旬的杜兆祥高兴地告诉记者。他说,自从2016年村里成立了中药材开发公司,不少贫困户前去务工,前前后后有30多人;后来村里又建了桔梗、益母草等种植基地,总面积多达500亩,贫困户们忙的更带劲了。 “把政府工作报告拿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汤玉胜多次翻看、学习,他说,报告很多内容都令他十分振奋,他会利用驻村扶贫的机会,把市里的工作部署及时传达到基层,推动产业项目更“接地气”,让特色产业正成为脱贫致富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