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石斛知识

石斛知识

我国药用石斛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2020-03-15 09:00:24 0
我国药用石斛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白音) 白音1,李国新2,陈小康1,金家兴2,王文全 3(白音,陈小康介绍. 韶关学院英东生物工程学院

我国药用石斛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白音)

白音1,李国新2,陈小康1,金家兴2,王文全 3(白音,陈小康介绍. 韶关学院英东生物工程学院,广东韶关,512005;李国新,金家兴介绍. 贵州兴义市吉仁堂药业公司,贵州兴义,562400;王文全介绍3.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

白音,男,1973年4月生,博士,副教授,广东省植物学会理事,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中国天然药物资源学会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会员。

1999年至今在广东韶关学院英东生物工程学院任教,于2004-2007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了“药用石斛鉴定方法的系统研究”博士论文。目前主要承担《植物学》、《中药资源学》和《药用植物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参编《中药资源学》等全国统编教材2部。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道地药材质量形成机制以及中药材规范化生产(GAP)研究。

目前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部子课题2项、韶关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韶关学院科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项目1项、韶关市科技创新项目1项,韶关学院科研项目2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海南岛天然抗癌本草图鉴》和《中国芳香植物》2部著作。石斛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我国历版药典均有记载。中药石斛的原植物为兰科(Orchidaceae)石斛属(Dendrobium Sw.)多年生草本植物。石斛属为兰科比较大的属之一,全球约有1000余种,我国石斛属植物共有74种2变种,其中商品流通的占50余种。从2004年开始,笔者多次实地调查了云南、贵州、两广、浙江和安徽等石斛主产区的药用石斛种质资源、种植模式、规模、品种类型、栽培技术和质量检测等方面,初步了解了我国药用石斛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在第二届中国石斛产业论坛召开之际,笔者向各位同行简要介绍我国药用石斛产业概况,希望能够对我国药用石斛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我国药用石斛产业发展现状

1.1 保护野生药用石斛资源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多年以来,商品石斛主要依靠野生药用石斛资源,随着药用石斛开发利用的不断深入和国内外需求量的逐年增加,我国野生药用石斛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有些地区甚至面临枯竭。为了保护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各国都出台了许多禁止采挖或销售野生兰科植物的法规和条例,如1975年生效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把所有兰科植物全部列入附录Ⅰ和Ⅱ中;于1987年国务院出台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中,环草石斛、黄草石斛、金钗石斛、马鞭石斛和铁皮石斛被列为国家三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这些政策措施对野生药用石斛资源的妥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区积极采取药用石斛迁地保护措施,为药用石斛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种类较多和规模较大的药用石斛种质资源圃有4家,分别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云南普耳市天昌生物药业公司、贵州省兴义市吉仁堂药业公司和广东省韶关市韶关学院生态科技园。此外,药用石斛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和共享平台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好成果,为我国药用石斛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已完成了铁皮石斛、金钗石斛和霍山石斛等7种药用石斛种质资源的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平台建设工作,并把相关资料成功上传到“中国药用石斛种质资源共享系统”(中国医学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网站)。该项目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资金的大力支持,参与单位有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浙江省中药研究所、安徽中医学院、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吉仁堂药业公司和广东韶关学院等单位。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一些制药公司或企业仍在依靠野生药用石斛资源来加工生产相关产品。为了满足需求,不惜一切代价派人到石斛资源蕴藏量较大的地方收购野生石斛资源。刚开始主要目标锁定在广东和广西地区的野生石斛资源,基本上找不到之后把目光转移到云南和贵州,现在云南和贵州野生石斛资源也同样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希望这些企业尽快改变自己的经营模式,建立自己的药用石斛生产基地,以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1.2 种植规模和区域不断扩展于2004-2006年,笔者对全国药用石斛种植面积和产量进行了调查统计(白音等,中草药,2006),但统计结果与实际情况可能有所出入。因为,当时我们对实地调查地点进行了样方分析,结果一般没有问题,关键是我们未能亲自去调查测量的种植地区,主要以访问或咨询等间接方式了解当地的一些情况,这一部分的统计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出入。其实,全国各地实际种植规模和种植区域进行准确统计分析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的工作,而且每次所得到的统计结果仅仅反映当时的某一时间段的情况。但从近几年的实地多次调查情况来看,全国药用石斛种植规模和种植区域有增无减。

就浙江省建德市杭州天厨莲花生物有限公司而言,由原来的40亩现在已经增加到60亩,长势良好,计划3-5年内将规模达到150亩左右。绿亮集团西双版纳增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建立50余亩的大型温室大棚,并已全部种植,长势很好。该公司计划种植规模将达到100-150亩。除此之外,其他省区也有类似的发展规模和发展计划。另外,我国药用石斛种植区域也迅速扩大。安徽省霍山县是我国较早开始种植药用石斛的县市,2004年达到了2000平方米的种植规模。之后浙江省天台山、天目山、建德、义乌、乐清、金华等地迅速发展铁皮石斛的种植生产,并开发了不少系列产品。对于云南省来说,比较早开始种植药用石斛的地区是景洪、普耳(思茅)和广南等地,近年来保山、瑞丽和德宏等地区的发展也非常迅速,目前云南省可能成为了国内药用石斛种植规模和基地数量最多的地方。

贵州和广西是也是药用石斛主产区,目前在贵州黔西南、黔东南和黔西北均有药用较大规模的药用石斛种植基地,如吉仁堂药业公司的环草石斛(美花石斛)GAP基地、赤水市金钗石斛GAP基地。近几年,广东省药用石斛种植规模也有较快发展,在潮州、湛江市和韶关等地已建立了较大规模的铁皮石斛种植基地,而且其它县市也正准备发展药用石斛产业。说明我国药用石斛种植规模和种植区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1.3 种植模式多样,种植技术有待于完善从各省区药用石斛种植情况来看,其种植模式多种多样,总体上分为如下几种:

(1)温室大棚集约化种植模式与仿野生栽培模式温室大棚集约化种植模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较为现代种植模式。这种种植模式便于管理,能够适当控制栽培小环境,而且有利于提高产量,但是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包括温室大棚建设过程中的投入和建设之后的运行成本的投入。目前,在云南和广东等地通常采用这种种植模式进行药用石斛的栽培生产。另外,大棚种植比温室相对简单,成本也较低,造型多样。目前,药用石斛集约化种植多数采用大棚种植模式,但是大棚所用材料和造型因种植地区不同而差异较大。药用石斛仿野生栽培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贴近自然的一种种植模式,其建设和运行成本较低,易于推广应用,但在病虫害防治和提高产量等方面带来一定难度。目前云南景洪和普耳地区以及安徽霍山地区积极发展这种种植模式。

(2)地面种植模式与立体种植模式地面种植是在靠地面设计长方形小池子,一般用木板、石块或竹子将小池子围起来,里面放好各种基质,并把种苗定植。地面种植模式一般与大棚或仿野生栽培模式相结合,形成各种种植模式。目前,在云南、贵州、安徽、浙江等地普遍采用这种模式。立体栽培模式是通常离地面,充分利用空间环境进行种植的模式。立体种植模式的类型较多,如贴树种植、贴石种植(大石块)、悬空搭架种植等等。其最大特点是能够充分利用空间环境,并有效提高产量。但目前的立体种植情况而言,药用石斛立体种植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确保质量的情况下,力争提高产量。这种种植模式在云南南部和西南部、广东新丰等地比较常见。

1.4 种植品种多样,并存在混种混收现象据调查,我国栽培药用石斛有30余种,主要栽培品种有7种,分别是铁皮石斛、金钗石斛、流苏石斛、美花石斛、束花石斛、鼓槌石斛(D. chrysotoxum)和霍山石斛(D. huoshanense)。相比之下,云南省目前种植的药用石斛种类最多,产量较大的是铁皮石斛、金钗石斛和鼓槌石斛;贵州省的主要种植品种有美花石斛、金钗石斛和流苏石斛;广西栽培的药用石斛品种也不少,其中主要有铁皮石斛、流苏石斛和束花石斛;广东主要有铁皮石斛、流苏石斛和金钗石斛等。浙江以铁皮石斛为主,有些基地也有不少其它药用石斛品种,如美花石斛、齿瓣石斛(D. devonianum)和黑毛石斛(D. williamsonii)等;安徽主要栽培的品种是霍山石斛,另外还有铁皮石斛和细茎石斛(又称铜皮石斛)。调查发现,药用石斛混种混收现象比较普遍。

这种做法很难保证商品石斛的质量,各地区应该引起重视。笔者研究表明,尽管石斛是多基源的中药,但不同药用石斛有效成分的种类和组分比例相差很大,说明不同药用石斛的临床疗效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2010年药典中石斛的质量标准很可能有相应的修订和改进。从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确保临床疗效的角度来看,应该从种植到采收加工均以单一品种进行生产,甚至今后很可能以同一个种的不同品种或品系进行生产加工。这样才能够体现出石斛产品的特色和优势,否则各地区生产的石斛产品几乎没有差异,也没有市场竞争力。2 我国药用石斛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为了我国药用石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提出一下几点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仅供参考:

1.1 科学预测市场需求、适当调控种植规模和产量随着药用石斛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其种植规模和区域也不断扩大,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甚至已经到了“一哄而上”的局面。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药用石斛产销量增加非常迅速,上世纪60年代,全国石斛类药材的产销量15000公斤,而到了80年代产销量却迅速增加为60万公斤,上升幅度近40倍(包雪声等,中国药用石斛,1999)。

近几年的统计结果表明,我国药用石斛原材料需求量大约80~100万公斤(徐良等,中国名贵药材规范化栽培与产业化开发新技术,2001)。然而,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那么目前的种植规模及产量离实际市场需求还差多少?因此,在目前我国药用石斛种植遍地开花的局面下,尽快预测市场需要,适当调控其种植规模和产量,对我国药用石斛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准确统计药用石斛国内外市场需要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只要借助现代通讯设备和网络信息平台,再加上种植生产加工药用石斛的相关企业和个人的积极参与,科学预测我国药用石斛市场供需概况也是完全可行的。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石斛信息网的建立和运行,对我国药用石斛产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信息交流平台,对我国药用石斛产业发展做了大量的有益工作。

1.2以中药材道地原则,加强药用石斛的区域性发展上面已谈到,目前,全国各地种植的药用石斛种类多,并且存在混种混收现象。另外一个现象是全国各地种植的80%以上是铁皮石斛。对于铁皮石斛的功效和价值我们没有异议,但是对于铁皮石斛的适宜种植区我们应该认真考虑。中药材种植必须注重产地适宜性,即中药材的种植发展尽量在其道地产区内发展。这是我国现行的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管理(GAP)条款中已明确提出,也是确保药材质量的最基本要求。对此笔者认为应加强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重视药用石斛道地性研究,阐明其道地产区和适宜种植区,切忌“一哄而上”;二是各地区重点研究产于本地区的药用石斛资源,挖掘和开发具有本地区优势和特色的药用石斛资源。

1.3 优化改进种植模式和技术,严格规范整个生产环节经过全国有关专家、学者以及企业负责人的共同努力,使药用石斛种植技术得到逐步成熟,并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种植模式,使明显提高了栽培药用石斛的产量。近年来,浙江省、贵州省和安徽省非常重视铁皮石斛、金钗石斛、美花石斛和霍山石斛的规范化生产(GAP),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化操作规程(SOP),为确保石斛类药材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从整体情况来看,目前仍存在产量不稳定、病虫害难以控制、有效成分含量下降和重金属超标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鼓励种植企业与科研单位密切合作,认真研究每一种种植模式的优缺点和种植过程关键技术难题,严格规范整个生产环节,在确保药材质量的前提下,力争提高产量。

1.4 建立优质品种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药材质量目前,在各铁皮石斛种植基地里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其种质混乱,变异较大,出现了软脚铁皮、硬脚铁皮和青杆铁皮等各种变异类型。有学者研究表明,这些变异类型的质地、多糖含量和遗传基因均有差异。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主观原因,在培育铁皮石斛种苗(组培苗)时未能及时明确种子来源和种源特性。于是同一家铁皮石斛组培车间生产出来的种苗以及种植生长的药材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药材质量彼此出现了较大差异。二是客观原因,众所周知,野生铁皮石斛的分布范围比较广,云南、贵州、浙江、广西和广东等地均有分布,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对铁皮石斛药材质量产生很大影响,甚至不同的栽培模式和技术措施对铁皮石斛质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不同产地铁皮石斛外部形态、生长习性和药材质量等方面存在差异也是很自然的。近几年,笔者利用性状、显微、IR、HPLC和DNA分子标记等多种鉴定方法对我国40余种药用石斛及其混淆品进行较为系统研究,建立了综合鉴定方法体系和检索数据库。实践证明该鉴定方法能够准确鉴别出不同药用石斛及其混淆品。该项工作我们仍在继续开展,力争对同一个种的不同变异类型进行系统研究,明确专属性鉴别特征的质量评价指标,为解决铁皮石斛等名贵品种的种质混乱问题提供依据。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尽快开展良种选育研究工作,从现有变异类型中,筛选出优质高产品种,并建立优质品种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确保优质品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结语我国药用石斛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良好阶段,但也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药用石斛产业相关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个体种植户和众多媒体共同努力,广泛交流,同力合作,优势互补,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实施我国药用石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该产业的健康而快速发展,为满足国内外石斛需求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