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石斛新闻

石斛新闻

石斛产业新变化 富阳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2020-11-16 09:45:23 0
本报记者 贾云巍 通讯员 李建国 文/图 过去,一家人围着10多亩土地“转”,一年也就“刨”个万把元的收入,

本报记者 贾云巍 通讯员 李建国 文/图

过去,一家人围着10多亩土地“转”,一年也就“刨”个万把元的收入,如今,将土地租赁给村里的烤烟种植大户和食用菌种植大户,每年有4000元的租金收入,加上给烤烟大户打工种烟,每月能领到3000元工资,一年下来挣个两三万元不成问题……

如今在保山市施甸县的富阳村,世世代代被农民紧紧攥在手心里视为“命根子”的土地,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被越来越多地流转开来,盘活起来,逐步实现土地的规模和集约经营,成就了种地农民和务工农民的双赢。

农民身份变了

每年有1000多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人均年收入两万多元

自去年初以来,富阳村墩子一组农民杨兴德一天也没清闲过,他将自家1.8亩土地租给村上集中建烤房群,家里有3人被食用菌种植大户樊腾卫聘用,天天到大棚或菌棒加工厂上班。

“以前,我们费心费力种一年地也换不来几个钱,现在不用种地也有收入。在家门口打工,3个人每天累计能领到220元工资,出租土地每亩每年补助1000斤大米,加上其他收入,现在每年能收入6万多元,这样的事情以前想都不敢想。”杨兴德一脸幸福地说。

在富阳村,像杨兴德这样从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在土里刨食到成为“多薪”的农民,还有很多。

近年来,富阳村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中积极探索新机制,按照“明确所有权,放开使用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和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鼓励农民以出租、互换、转包等形式有偿流转土地。通过土地流转,富阳村每年能使1000多农村劳动力完全转移出去,从事二、三产业,人均年收入两万元以上,加上季节性务工人员,大部分农村青壮劳动力变成复合型农民和产业工人,形成了土地流转、劳务输转、就业增收的良性互动。

土地成规模了

目前全村已流转土地2300亩,占可耕地面积的73%,

村民租地收益每年可达150万元

郑朝春说,现在富阳村民租地的收益每年可达150万元。他介绍,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向种植能手、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改变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况,推动了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如今我是‘一分不投,风险一点不担’,挣钱顾家两不误。”说这话的是富阳村墩子二组农民樊腾飞。樊腾飞把自家的土地流转给了食用石斛种植大户,她又在食用菌基地打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樊腾飞告诉记者,更重要的是还能照顾家庭。

墩子六组村民杨兴鹏与村民签订了租赁合同,在本村租地30亩进行石斛种植,还加入了老姚山石斛种植专业合作社。走进他的石斛种植基地,10多名中年妇女正在给石斛大棚换土和木屑。谈起现在的生活,她们说,以前每天早出晚归,秋后才有收成,现在土地租出去了,早上出工,晚上结账,收入反而更高了。

杨兴鹏的石斛基地有两万多平方米,产品远销浙江、广东等地,去年基地产值达160多万元,收入100多万元。

“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把土地变‘活’,实现了效益最大化。”杨兴鹏总结土地流转带来的好处。

在富阳村,土地流转撬动了扶持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入的增加,促进了食用菌、烤烟、石斛、中药材、苗圃、生猪6大产业的发展。目前,富阳村通过整合新农村建设项目,累计投入1660万元修建村庄道路14条,其中修建食用菌、烤烟、石斛产业基地周边道路6条,建成田成方、地成片、渠成网、路贯通的标准农田,大大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吸引了许多种植能手、产业大户等参与发展农业生产。

围绕实施高稳产农田建设项目,近年来村里积极争取项目,投入670万元完善了产业基地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同时,积极支持农民大胆创业,整合共青团、社保、妇联等创业贷款项目,为产业发展大户争取资金885万元,解决了产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

富阳村烤烟大户杨祖山,与人在村里合租土地160亩,以每亩每年400元的租金付给农民,与农户一年签订一次合同。据了解,富阳村目前土地流转时间以短期为主,烤烟产业流转合同多数为一年一签,石斛、食用菌、苗圃等产业流转合同多数为5至10年。

今年5月10日刚刚当选为新一届富阳村党总支书记的郑朝春介绍,按照“统筹协调、分片规划、统一租地”的方式,目前全村已经流转土地2300亩,占可耕地面积的73%,流转的土地主要用于发展食用菌、烤烟、石斛、中药材、苗圃等产业,现在全村的种植结构更优了。

郑朝春说,现在富阳村民租地的收益每年可达150万元。他介绍,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向种植能手、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改变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况,推动了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致富渠道宽了

村里每天有400多村民在石斛基地“上班”,

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765元

农村土地流转,有效地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使他们更加安心在产业基地就业或外出打工、经商挣钱;而通过土地流转产生的经营大户,又为农民再就业提供了平台。

该村墩子一组党员段福周以每年每亩800元的价格在本村租了10亩土地,从事食用菌种植,每年种植食用菌13-14万棒,2012年收入20多万元。段福周介绍,目前他家每天聘用四五名工人,一年下来支付工人工资都不下10万元。作为党员致富带头人,段福周现在不仅学会了从网络上购买菌种母本,还无偿培训村民40多人次,带动了15户村民加工菌棒,种植食用菌。

保山市委组织部组织三科科长、姚关镇党委副书记王晓渊介绍,富阳村组织开展土地流转后,许多农民逐渐与土地分离,从事二、三产业或其他行业,加速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在保证土地流转收入的同时也增加了非农收入。如今,该村每天都有400多名群众在基地产业群就业,一年下来可带动农民增收800多万元。

郑朝春接话说,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目前村里已经按照“支部﹢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先后成立烤烟、食用菌、石斛、中药材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已达650户,入社率70%以上,各项产业发展初步达到了生产原料、技术标准、生产流程、产品包装、技术服务“五个统一”的标准,社员们足不出户就能接受科技培训。

不仅如此,通过土地流转,近两年来村党总支已将6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发展为党员,5名党员发展为致富带头人,2名农村致富带头人中的党员发展为村组干部。

眼下在富阳村,越来越多的农民赚足了“土地钱”, 实现了离土不离乡,过上了富足生活。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765元,比上年增832元,增幅达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