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石斛新闻

石斛新闻

龙陵石斛产业 政府搭台、协会唱戏、龙头带动

2020-11-17 09:45:29 0
初夏时节,走进龙陵县象达乡朝阳村石斛种植基地,只见沿苏帕河两岸铺排的石斛种植园里一片热闹景象,农民们有的在搭建种植棚,有的在给

初夏时节,走进龙陵县象达乡朝阳村石斛种植基地,只见沿苏帕河两岸铺排的石斛种植园里一片热闹景象,农民们有的在搭建种植棚,有的在给石斛加基质,有的在种植石斛。正在搭建种植棚的村民张再发告诉记者:“我家种了1.6万平方米石斛,去年收入90多万元,今年再扩种3000平方米,赚它一把。”该县把石斛作为高原特色产业培植,走出了一条“政府搭台、协会唱戏、龙头带动、农民受益”的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路子,构建起“协会+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截至去年末,全县石斛种植面积已达299.4万平方米(7500亩),产石斛鲜条1000吨,实现产值2.5亿元,龙陵石斛产业正驶向广阔天地。
 
紫皮石斛是一种寄树而生的名贵中药材,是生产滋补营养品、高档化妆品的重要原料,亩种植成本在8万元左右,目前鲜条每公斤市场价在220元至240元之间。经加工后的石斛枫斗产品俏销国内100多个大中城市和亚欧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几年来,该县把石斛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票子工程”培植,采取政策、资金、科技、市场扶持的举措,积极引导农民组织专业协会(合作社)拉长产业链条。县里成立了石斛协会,全县10个乡镇都成立了分会和23个石斛专业合作社,创建石斛初加工公司8家,协会会(社)员已达5000多人,带动3万多农户依托石斛产业发展种养加工业,增加了收入。积极组织林业、科技、质监、金融等部门为石斛产业提供服务,形成了“政府+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服务管理体系,提升了产业贡献率。
 
该县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目标,计划到2016年石斛种植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以上,将其培植为年创产值15亿元的支柱产业,重点在怒江、龙川江、苏帕河流域建立种植园区,在县城建立精深加工园区,辐射带动适宜区农民发展石斛产业,采取外引内联的措施,引进和扶持科研单位及石斛初精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石斛加工升值文章,形成原料在本地、市场在国内外的骨干产业。全县培育石斛加工企业8家,创立了“打虎坡”、“古箐宝”、“回春草”3个品牌,开发出石斛枫斗、石斛茶、石斛酒、石斛粉胶囊等6个系列品种10多种产品,注册了《龙陵紫皮石斛》地理证明商标。2011年11月18日,中国中药协会授予龙陵县“中国紫皮石斛之乡”的称号,2013年3月16日,龙陵县政府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达成产学研合作开发石斛框架协议,研究所已挂牌运营。去年初,该县以优惠政策引进云南极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兴建石斛精深加工厂,目前,已展开了厂区“三通一平”工程,预计今年末建成投产,让广大石斛种植户吃上了“定心丸”。
 
该县已投入小额信贷、政府贴息等资金5600万元,带动民间资金5亿元,支持石斛产业发展,成立了石斛研究所,建成育苗基地2万余平方米,建立示范基地6万平方米,县职中招收石斛专业学生200名,为种植村定向培养专业人才。为每个种植村配备一名科技辅导员,由林业部门派出技术服务队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使每户种植户有了1至2名掌握石斛栽培技术的劳力。碧寨乡天宁村农民赵涛从种植1亩石斛起步,发展成为种植石斛40多亩、年创收60多万元的种植大户,今年又创办了一个石斛初加工厂,带动100多户农民种植石斛增加了收入。
 
目前,龙陵县已在龙山、象达、腊勐三个乡镇建成3个石斛种植示范园区,在种植村全面推广槽栽、仿野生种植石斛新技术,以沼液为生态肥,有效地遏制病虫害的发生,石斛长势良好。象达乡采取园区牵引、大户带小户、规模化种植、集约化发展的举措,在适宜区种植石斛103.6万平方米,去年实现产值9592万元,已经成为富民强乡的支柱产业。
 
石斛种植加工业的发展,吸纳3万多名农村富余劳力加入到产业链上,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龙山镇尹兆场村人多耕地少,村里的青壮年农民大部分在外地打工。近几年来,村“两委”极积引导农民发展石斛产业,全村种植面积已达16万平方米。村里从浙江乐清市大荆镇引进3户石斛枫斗加工销售大户,带动村里800多农民加工枫斗增加了收入。村民黄素美夫妻俩多年来在瑞丽市打工,去年初夫妻俩返乡后从事石斛枫斗加工,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