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石斛新闻

石斛新闻

云南省审计厅长民情日记:农民说不清政府给了哪些补贴

2020-11-22 09:19:17 0
种石斛每亩年收益可达5.5万元 在龙洞村,我们看到一位刚来这里种植石斛的老板蔡光飞。老蔡是外村的,前几年种兰花赚了点

    种石斛每亩年收益可达5.5万元

    在龙洞村,我们看到一位刚来这里种植石斛的老板蔡光飞。老蔡是外村的,前几年种兰花赚了点钱,兰花价格不行了,转过来种石斛。老蔡说,这里的土壤、气候很适宜种石斛,于是以每亩800元的价格租了12亩地,投入120万元种植石斛。老蔡很有信心地说,按现在的价格,进入盛产期,每亩年收益可达5.5万元左右。我看到老蔡的基地管理十分规范,苗木长势很好。我们感到,山区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产业的前景还很广阔。

    我给杨支书说,要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拓宽思路,积极发挥山区优势,念好“山”字经。要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依靠科技,引进人才。要大力发展适合山区海拔、气候、土壤、水质等自然条件的经济作物。要改良畜禽品种,大力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业。

    历史上,龙洞村水源充足。过去也曾兴修过一些水利设施。但近年来因降雨不足、生态变化等原因,水源逐渐减少,村子里的部分泉眼早已干涸。加之沟渠常年失修、破损严重,灌溉面积逐年减少。我们察看了龙洞村的一个水源点,过去曾经灌溉2500多亩耕地,而现在仅能提供人畜饮水和少部分农田灌溉。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十分迫切。

    针对镇政府提出的治理方案,我提出,要科学整合不同渠道的项目资金,突出重点、集中力量修建一批塘坝、水窖等设施,整治影响农业生产的河道、堤坝,确保旱涝保收。并要求厅机关挂职人员与该镇统筹制订“一揽子”建设规划,协调有关部门给予资金支持。

    龙洞村共发放

    各项资金17.8万元

    在村里,我到农户家了解惠农资金的落实情况。问老尹有些什么补助,他也说不清。我请老尹把他家的“一折通”和养老保险存折拿来看了看,上面都清清楚楚地记录了各种补贴的存取情况。可以说,党和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在该村得到了较好落实。镇领导告诉我,去年该村共发放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计生奖励扶持等各项资金17.8万元。

    近年来,中央和各地政府制定和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发到群众手中的各项补贴也逐渐增多。但我们在全省社保资金的审计中发现,由于很多群众不了解这些惠民政策,也出现了部分基层政府和少数干部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我的联系户老尹,就基本弄不清楚政府给了他什么补贴、他应该有些什么补贴。因此我认为,一方面要加大惠民政策宣传力度,让群众熟知政策,维护自身利益;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确保惠农政策和惠民资金真正落到实处。

    基层组织

    要关注老弱病残群众

    龙洞村生活水平在全镇处于中下等,虽然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比较富裕的农户不到10户;中等收入家庭约150户,其他都是较贫困和特贫困户,其中低保人员有100多人、民政救助50多户、老弱病残10多户。我走访了特困户杨辛昌。老杨患风湿病双腿瘫痪,老伴杨佳菊智力低下,两位老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两个女儿,老大已经出嫁,小女儿才11岁,读小学四年级。家中一贫如洗,治病欠下近万元债务,40平方米的房子是政府“茅改瓦”补贴资金翻新的,也只能挡雨不能遮风。全家靠出租5亩田地获得不到1000元的租金以及政府救济度日,生活极其艰难。

    我观察,当前造成农户贫困的主要原因,一是家中缺乏劳动力;二是因病返贫;三是缺乏生产技能;四是不善理财。因此,推动农业产业化,是脱贫致富的根本措施。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群众,基层组织要高度关注、倍加关怀,确保特困群众吃饱穿暖,特困家庭子女不辍学。

    工作做到位了

    群众会心存感激

    在村子里,我还与审计厅机关派驻施甸县新农村工作队的6名同志进行了座谈。其中有2名女同志,5名是硕士研究生。倾听他们对挂职锻炼的看法、对扶贫工作的想法,并了解了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曾在澳大利亚留学的金融学硕士朱翮飞说,驻村一年多来最大的感受就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改变,贴近农村方知自身的价值,贴近农户方知人民的诉求,贴近农民方知群众的心声。如果我们把工作做到位了,人民群众心存感激,改变了对干部的印象,开展“四群”教育重塑了干部与群众的鱼水关系。

    我感到,通过锻炼,挂职干部对农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深刻了,他们积极为农村的脱贫致富献计献策,做了很多好事和实事。省委、省政府号召年轻干部到基层实践的决策正确,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十分必要。我和罗廷才同志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鼓励他们遵守纪律、努力工作,把挂职作为一种人生财富积累,完善自我、造福基层、服务群众。(记者杨理锐 通讯员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