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石斛知识

石斛知识

做精做强 浙江省铁皮石斛产业化建设

2020-02-29 09:31:21 0
铁皮石斛是最受各界关注的名优珍稀中药材之一,在国内外具有广阔的市场。浙江省于2011年启动铁皮石斛产业化建设项目。福

        铁皮石斛是最受各界关注的名优珍稀中药材之一,在国内外具有广阔的市场。浙江省于2011年启动铁皮石斛产业化建设项目。福建武夷山、冠豸山、王寿山等地具有丰富的野生铁皮石斛资源,利用浙江省产业化政策优势,结合浙江省科技、野生资源、海西区位以及生态地理、品牌优势,把浙江省铁皮石斛产业做精做强,争取到2015年,实现产业规模1万亩,带动产业人员1万人,产业链总产值超过30亿元。到2020年,实现产业规模3万亩,带动产业人员4万人,总产值超过100亿元。
 
        一、铁皮石斛的概况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又名铁皮兰、铁吊兰,俗称黑节草,为兰科石斛属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在民间,被称为救命仙草、植物黄金,国际药用植物界称之为“药界大熊猫”!
 
        早在1987年,国务院就将铁皮石斛列为重点保护的中药材之一。铁皮石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2005,2010版)记载的中药材,是一种应用广泛,频繁而且极为珍稀名贵的中药材,是一些常备药品的必需原料,数十种中成药及保健品的必要原料。根据《新华本草纲要》(1990版),《中国中药资源志要》(1994版)、《药用植物辞典》(2005版)及其他书籍记载,石斛属中有药用价值的有52种。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显示,入药的石斛分为两类,一类为普通石斛,包括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流苏石斛及其类似种。另一类是铁皮石斛。
 
        铁皮石斛的药用保健功效是众所周知的。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石斛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赢瘦,强阴益精。久服,厚肠胃,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益智除惊,轻身延年。”《道藏经》把石斛名列“中华九大仙草”之首。当代化学和药理学研究发现,铁皮石斛中含有丰富的多糖,干品中含量占25%以上。这种多糖可以大幅度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于促进消化、降低血糖血脂、保护视力、肿瘤化疗辅助等具有广泛保健及治疗功效。
 
        野生的铁皮石斛大多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等地区和国家。我国分布在秦岭、淮南以南的皖、浙、云、贵、川等地的山区。铁皮石斛生物习性神秘莫测,作为养生极品,自古以来深受皇宫贵族的青睐。但由于它生长条件十分苛刻,自然产量极为稀少,过去因民间长期过度采掘,致使野生资源濒临灭绝,目前已被已被国际野生动植物物种委员会列为保护物种,禁止野外采摘。
 
        为了使铁皮石斛这一名贵中草药能够进一步的发挥其独特的保健治疗功效,转濒危物种为常规中草药,国家相关部门多年来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进行科学攻关,以求使其能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2011-2012年度,入选的15项中草药种植的国家星火科技项目中就有四项是以铁皮石斛为中心的。(①药用植物铁皮石斛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②药用濒危植物铁皮石斛种苗组培产业化技术集成与应用。③铁皮石斛规模化工厂生产技术研究。④铁皮石斛种苗组培快繁和生态高效综合栽培技术应用与示范。)
 
        我国的铁皮石斛正处在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浙江省是我国最早开展铁皮石斛产业化项目建设的省份之一,到2011年,其产业规模已超过10000亩,产值超过20亿元。云南、广东、安徽、广西、湖南等地区都在大力发展铁皮石斛产业,多数地方政府为了促进铁皮石斛产业的发展,专门出台了财政土地等扶持政策。
 
        二、我省的铁皮石斛发展状况
 
        我省的铁皮石斛产业尚在起步阶段。过去几年,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相关企业等通力合作,对铁皮石斛的资源搜集、设施和仿野生栽培,以及深加工等开发应用进行了不少的探索,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比如,新中(龙岩)园林有限公司栽培的铁皮石斛获得2010年第二届海峡两岸农业博览会二等奖。
 
        (一) 我省的铁皮石斛产业处于初级发展时期
 
        “铁皮石斛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建设项目”作为《福建省十大种业创新项目》之一,已于2011年正式启动。产业化项目的建设由省农业厅负责,省种植业管理局、省农科院生物资源研究所协同相关部门及企业共同合作、发展。
 
        1、 参与全国石斛产业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2012年上半年,积极参与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业委员会有关石斛行业标准的探讨和研究,有关行业标准(草案)已向中国中药协会及相关部门报审。
 
        2、初步建立了铁皮石斛种质资源圃、种苗繁育基地和示范推广集成技术体系。
 
        从全国各地有关种植户、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等引进各种铁皮石斛种源近50种,筛选出2种优质品系进行扩大繁育推广。在厦门等地建立了铁皮石斛种苗快速繁育基地,建立了种质资源圃以及GAP大棚栽培,林下仿野生栽培,逐步总结出有效的技术推广模式。
 
        3、加强技术培训和产业指导服务。
 
        已成功举办二期“福建省铁皮石斛种业创新与产业化示范”培训班,进一步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技术推广培训与交流,两年来共培训示范户、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社员共计300多人。同时建立了定期或不定期的上门指导服务,远程网络及电话服务。
 
        4、铁皮石斛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模。
 
        目前,铁皮石斛的种植已遍布全省各个地区,在厦门、漳州、龙岩、三明、南平等地区,已具备规模化的条件,特别是龙岩市政府、永定县政府专门出台了发展铁皮石斛产业的相关政策措施,扶持力度大,极有利于铁皮石斛产业化的建设。全省有关生产铁皮石斛种苗的企业,科研院校,农户已超过10余家,农户、企业和专业种植合作社种植铁皮石斛超过200户面积已近2000亩,其中近1000亩为设施栽培,永定县政府已把铁皮石斛产业化列为现代农业创新型重点项目。一部分为林下仿野生栽培,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二)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我省铁皮石斛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形势,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共性的问题也突出地表现出来。
 
        1、铁皮石斛产业存在所用种质资源遗传性状参差不齐,品质不稳定,有效成分含量低,生长势弱,栽培困难等问题。各地引进我省的铁皮石斛资源还未来得及建立一定规模的育种资源保护应用基地,给现有野生铁皮石斛资源的分类鉴定和育种推广造成一定的困难。
 
        2、还未建立一整套产业共性的关键技术。铁皮石斛种内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来自不同产地的铁皮石斛,其植物学形态多糖含量,产量等都有着显著差异。目前,大多数种植户的种苗来源可以说五湖四海,千差万别,导致最终产量质量差异极大。铁皮石斛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技术滞后,培养基质规范化以及有益共生菌技术的应用都有待开发。必须加快推进良种选育繁育,规范化生产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
 
        3、铁皮石斛行业质量标准和种植技术规程还有待完善。寻找适合铁皮石斛生长发育的优良培养基质,在生产过程中应用有利于铁皮石斛生长发育的共生菌,制定我省的铁皮石斛行业标准,包括种苗、鲜品、枫斗的标准,这些都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4、中药材石斛的原植物种类较多,其药材鉴定分类是一大难点。铁皮枫斗与其他枫斗在药用价值与价格上差异很大,在外观性状上很难准确区分,以致在市场上常常出现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建立一套准确,实用而成本又低的药材鉴别方法是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在制成复方的胶囊、冲剂等产品中,如何鉴别其中的铁皮石斛,也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还缺乏有利于解决上述问题的铁皮石斛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数据库。
 
        5、我省铁皮石斛市场的培育与拓展。我省铁皮石斛市场尚在启蒙开发阶段,必须要强化质量管理,培育优势品牌,开展深度开发,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我省侨乡、海西对台优势,培育厦门、福州、上海、北京以及台港澳、东南亚和日本、欧美市场。
 
        三、加大力度推进我省铁皮石斛产业化建设
 
        为了更好地把我省铁皮石斛产业做强做精,必须要加快加强推进铁皮石斛产业化建设的力度。
 
        (一)建立铁皮石斛产业主产区。
 
        培养一个或二个龙头企业为主体,品牌效应明显的产业群,全面推广铁皮石斛优良品种,实现生产基规范化,规模化。利用武夷山野生资源丰富的优势,争创全国一流的地理标志品牌,大力拓展国内和国际市场,提升产业竞争力水平。
 
        1、农业、科技、食品药品管理部门要对铁皮石斛产业的发展加强指导和管理,以发展现代农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模式,以企业龙头为基础,促成产业群发展,首先发展一个铁皮石斛主产县。
 
        2、努力规范“公司+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研发+协会+合作社+种植户+深精加工+商贸”等模式,鼓励骨干企业牵头共建种植基地,重点支持优良品种种苗繁育基地,GAP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大对铁皮石斛产业扶持力度,在项目申报、省中药现代化专项、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等方面优先支持。
 
        (二)大力开展铁皮石斛技术攻关。
 
        首先要解决铁皮石斛品种选育和种苗快速繁殖。目前,铁皮石斛品种单一,退化严重,品种来源不清。必须加大加快对引进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进一步培育出适合本省生产的高产优质,适合加工,鲜食以及仿野生栽培的品种,同时加大力度建立铁皮石斛基因库。提高铁皮石斛种苗快速繁殖技术水平,开发利用太阳光,LED等光培养系统,实现种苗低碳高效生产。
 
        (三)加强规范化栽培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
 
        进一步推进铁皮石斛栽培基质、肥水管理、病虫害生物防治以及采收加工工艺等生产技术的集成创新。开展铁皮石斛相关试验,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扩大GAP种植面积,确保药材质量安全。
 
        (四)加强产品创新和工艺技术创新。
 
        通过铁皮石斛功能与药效的研究,用现代生物技术分析鉴定和分离萃取铁皮石斛的有效活性成分,进一步开发铁皮石斛系列产品,开发不同组方、不同剂型、不同功效、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药品、保健品和保健食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一)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推进行业自律,行业公约等方面的作用,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公平竞争。
 
        建立完善的行业分析、生产基地信息体系和行业风险预警机制。根据产业转业升级的需要,支持由龙头企业牵头,联合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联盟,合理解决资源保护利用、品种选育、GAP种植、深加工技术,市场培育等关键共性问题,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建立信息体系强化质量安全生产管理。
 
        在行业协会指导下,加强种子种苗流通、种苗生产基地和种植基地的管理,建立全省的铁皮石斛生产信息体系,推行《铁皮石斛安全生产管理记录》建立完善的基地评价和信息发布制度,并颁发相关证书。加强对新申报的铁皮石斛类保健食品种植基地的核查评价工作。
 
        (三)配合食品药品管理部门,加强铁皮石斛保健食品、保健品的生产和流通的管理。
 
        加强对铁皮石斛保健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监督实施《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严格铁皮石斛原料采购,生产记录,产品检查制度,严格禁止使用来源不明或种植不规范的原料。食品药品监管机关加强对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管,建立日常动态管理制度,严把产品注册审核关,对无基地来源的产品申报不予受理。
 
        加强对铁皮石斛类保健品流通环节的监管。要求经营单位必须索取产品批准证、生产许可证等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相关企业必须合法经营。
 
        卢绍基 (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福建省中药材产业协会石斛专业分会会长 厦门塔斯曼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