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石斛新闻

石斛新闻

霍山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局脱贫攻坚、绿色减贫工作纪实

2020-06-30 10:11:29 0
好药好方好疗效,壮骨补气去穷根——霍山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局脱贫攻坚、绿色减贫工作纪实霍山县太平畈乡洪峰村李姓农户参加了村里的中药材经营合作社,由于劳力
好药好方好疗效,壮骨补气去穷根

——霍山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局脱贫攻坚、绿色减贫工作纪实



霍山县太平畈乡洪峰村李姓农户参加了村里的中药材经营合作社,由于劳力不够,把自家的荒田荒地一半流转给了合作社,一半自己种植,合作社提供种苗技术,还负责产品回收,这样土地流转收入加上卖药材,今年上半年就增收8000多元。像这样的农户霍山县还有很多,荒山变药园、贫民变药农、家家采药忙、处处飘药香,中药材已成为霍山农民脱贫的真正良药、致富的主导产业,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局也荣获“安徽省2016年度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绩效考评管理县级优秀单位”称号。

        有“病”又有“药”,就缺开方人

霍山位居大别山腹地,地处江淮分水岭,素有“西山药库,仙草故里”之称。优良的气候环境和适宜的土壤条件,为各类药材的生长提供了舒适的温床。全县境内有各类植物药材1793种,有被称为软黄金的霍山石斛,还有天麻、茯苓、灵芝、断血流、百合、杜仲、枣皮、重楼、苍术、黄精、白芨、桔梗等大宗药材,品质道地、功效上乘、畅销市场,是闻名遐迩的药材之乡。同时,霍山县虽然早早地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但贫困发生面依然很大。全县有43个在册重点贫困村,到2016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9500多户,其中又有相当贫困人口集聚在山区乡镇。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霍山的老百姓长期以来就有野生采摘和零星种植中药材的习惯。一季下来,赶上行情好,有时比种一年种地的收入还多。但由于交通和信息闭塞,药材市场行情不稳,再加上药材不易保存,有货无价、有价无货或好货变通货的事时有发生。采挖和零星种植中药材只能贴补家用,指望靠它稳定增收、脱贫致富显然还不行。穷病自有穷病根,金山药岭也不行。找准病灶开对方,还靠把脉问诊人。

责无旁贷当“中医”,精准把脉为“病人”

如何让中药材产业真正成为山区农民的医贫“良药”,霍山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局自我点题,勇于破题,对症组方,配伍发力,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开“良方”。

固本强基壮筋骨。考虑脱贫需求,既要当年脱贫“短平快”,又要稳定脱贫“长收益”,在品种选择上,以当年生和两年生中药材品种为主,以原产道地药材为主,以技术要求低、管理粗放的品种为主。在山区重点发展以天麻、茯苓、灵芝等为主的短期增收项目和以黄精、白芨、杜仲、重楼等为主的长期增收项目,在畈区则分别发展断血流、瓜蒌、急性子等当年生品种和芍药、丹皮、桔梗等2年或多年生品种。在有条件、基础较好的乡村,按照“突出主导、多元发展”的思路重点发展中药材产业,培育出一批“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专业村,如太平畈乡王家店石斛专业村、耿家坊断血流专业村、黑石渡镇新店河赤芝专业村、大化坪镇百家山山茱萸专业村等。县中药材局还在贫困村发展中药材种植扶贫示范基地,目前初具规模的有20余处,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县里还拿出每亩500元的奖补,大大提高了贫困户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初步统计,全县中药材企业提供贫困户用工岗位2000个,其中正式用工300人。共流转贫困户土地6000余亩,劳务和土地租金每年可带动贫困户增收每450万元,人均2250元;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药材种植户2058户,种植各类中药材合计1356亩,总产值4790万元,共获产业发展奖励资金400万元,人均增收2000元,2016年以中药材产业为主导稳定脱贫的有350户,占当年脱贫户的16%。

健脑补气扶心智。中药讲究血气同补,光造血不补气,壮不长久。我们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都发展中药材,树立“我有志气也有力气,脱贫坚决不靠救济”的奋斗观,通过“到外面看和身边人带着干”逐步自立。县中药材局有计划地组织贫困村农户分别到“东方大地”公司、“老药农”合作社等企业和基地观摩学习,效果很好。太平畈乡的贫困户曹言堂不服气地说“我小时候就上山挖药,不信不如人家”,贫困户储德才回家就上山采挖了10多斤野生黄精,准备留种人工种植。搞中药材种植不掌握技术可不行,县中药材局精心编印了特色种养业扶贫菜单和技术指南,在极端天气如高温暴雨、大寒大旱时还及时发布注意事项与应对措施。县中药材局与华信职业技术学校等机构合作,在太平畈、太阳、与儿街等乡镇开展石斛、茯苓、天麻等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参训药农1000余人,是贫困户的还能领到每天50元的生活补贴。县中药材局还建立了官网和药农药企微信群,定期发布技术要领、供求信息和市场行情,被药农亲切地称为“中药材之家”。

舒筋活络通关节。“种植药材有三关,种苗、技术、销售难”。为疏通关卡,畅通渠道,县中药材局又出三招。一是“下订单”,村里也有大公司。重点贫困村太平畈乡耿家坊村2016年成立了村级中药材开发公司,并与回音必制药签订购销协议,现种植断血流种苗基地120亩,益母草、桔梗、山茱萸等500亩。公司提供种子种苗和技术,药农利用荒田荒地等闲置土地自种,回音必制药负责产品收购。今年已完成了200吨断血流和20吨益母草的订单任务。公司需要什么,群众就种什么,解决了难题,规避了风险,不仅带动了45户贫困户稳定增收,还给村里带来每年不低于15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为贫困村出列提供了产业支撑,药企也有了稳定道地的原料供应,可谓一举三得。二是“当红娘”,药企农户牵上手。县中药材局帮助天下泽雨公司选址在重点贫困村太平畈乡洪峰村开发霍山石斛仿野生种植和养生休闲,协议流转山场田地2860亩,租期50年。贫困户“资源变资产”,占了一大半,最多的余锡廷户一次性流转了山场230亩、水田3亩,每年仅土地租金就有8500元的收入。与儿街镇“东方大地”中药材合作社有产业基地800亩,其中流转贫困户土地400亩,带动贫困户种植9户,解决贫困就业100余人。三是“请先生”,招商引资助脱贫。今年县中药材局先后引进合肥国信健康科技公司在贫困村上土市镇龙金村投资霍山石斛种植开发、浙江东阳客商投资覆盆子开发。其中浙商投资4000万元,分别在诸佛庵镇上谷村和太平畈乡洪峰村两个重点贫困村共计流转土地2500亩,新建覆盆子种植观赏加工基地。协议已签订,地块已落实,计划今年11月栽种,明年5月份可以进行首批采摘。该项目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每亩用工支出约为1800元,将优先使用当地贫困户劳力,这样再加上土地流转收入和房屋出租收入,预计项目投产后当地贫困户足不出户便可人均增收2500元。

“双包”加“五包”,结对成“三人”

作为县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单位,在谋划好全县中药材产业扶贫的同时,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局还认真履行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双包”职责,结对帮扶太平畈乡洪峰村。经过深入调研,县中药材局发挥职能优势,将中药材作为该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培育,帮助洪峰村建设霍山石斛仿野生种植2800亩,覆盆子800亩,黄精、白芨100亩,指导洪峰村成立了富民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先后引进天下泽雨、回音必制药和东阳浙商等企业入驻开发。茯苓、天麻等当年生品种几乎家家种植,洪峰村80%的贫困户都借助中药材产业摆脱了贫困。洪峰村由于特色产业明显,被作为全县产业扶贫特色种养“一村一品”中药材类专业村上报省农委。

县中药材局克服人员少、业务忙,安排一名同志到洪峰村任扶贫专干。其余7名干部从局长到职工,人人结对,个个帮扶,共12户56人。在具体帮扶中,县中药材局要求“五包到位”,就是“情况要倒背,资料要完备,政策包领会,技术包教会,三节(端午、中秋、春节)大事(结婚、乔迁、生子、住院)要上门”。从今年7月份开始,县中药材局每月组织全体帮扶干部到村入户开展脱贫攻坚“帮扶周”活动,抽出一周整段时间,与贫困户交心交流,少在桌上谈,多在地头看。县中药材局还组织了12家中药爱心企业与12户贫困户再接穷亲,开展 “贫困户+干部+企业”帮扶三人行,充分发挥企业在发展产业、提供就业上的优势,帮扶的力量更大,贫困户脱贫的信心也更足了。

如今,霍山中药材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多元化发展,正为山区农民拓展着一条脱贫致富的宽阔大道,行进在这条大道上的人们,贫困只是短暂驿站,阳光、富裕和梦想将相伴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