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石斛知识

石斛知识

论文:霍山石斛的研究概况

2020-03-12 08:20:54 0
论文:霍山石斛的研究概况 【摘要】 霍山石斛是安徽道地药材之一,主产于安徽霍山县,一直处于濒危状态,很难找到野生状态的霍山石斛

论文:霍山石斛的研究概况

【摘要】  霍山石斛是安徽道地药材之一,主产于安徽霍山县,一直处于濒危状态,很难找到野生状态的霍山石斛。对霍山石斛较深入的研究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本文概述了霍山石斛的本草考证、生态学特性、鉴别研究、化学成分,无性繁殖等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霍山石斛;本草考证;生态学特性;鉴别;化学成分;无性繁殖   

霍山石斛为兰科植物Dendrobium huoshanense Tang et Cheng的新鲜或干燥茎,具有益精强阴,生精止渴,养胃清热之功效。自然分布区相当狭窄,仅限于大别山的安徽霍山、金寨,湖北英山等县及河南南召等地,是石斛属唯一分布局限于长江以北的种[1]。霍山石斛是安徽道地药材之一,主产于安徽霍山县,一直处于濒危状态,很难找到野生状态下的霍山石斛。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关学者就展开对它的研究。现对霍山石斛的本草考证、生态学特性、鉴别研究、化学成份及活性成份分布规律、无性繁殖等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1  本草考证    刘守金[2]对霍山石斛进行本草考证,指出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 Tang et Cheng与《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霍山石斛一致,同时指出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 Tang et Cheng为多年生草本植株,矮小,高2.5~7.5cm,数株丛生成团,茎直立或略有弯曲,形似蚱蜢髀,肉质嚼之粘牙;单叶互生叶梢紧抱茎,通常2~3片叶生于茎端,叶长卵状披针形,长约2~3cm,宽0.5~0.7cm,总状花序集生于枝端或单花,淡黄色。  

2  生态学特性  

2.1  生长环境[3、4]  霍山石斛一般生长在海拔250~1200m的傍水岩石上或附生树上,常在通风较好的西北,东北向的阴坡潮湿的石壁上或有瀑布的悬崖石上,多为瀑布落下水潭激起的水雾随风上飘的环境。常与藓类和地衣等形成小群落,生长环境中要有根生菌存在。喜温暖,阴凉的环境,年平均气温18~23℃之间,年降水量100~1200mm,空气相对湿度为80%以上为好,较耐寒,也较耐旱。在特别干旱的特殊环境下,茎上部的腋芽能萌发成苗,怕积水和阳光曝晒。  

2.2  物候期[3、4]  霍山石斛为多年生草本。茎一般生活期为3年,多采用无性繁殖。通常一枝母茎能发1~3个新苗。清明节前后,当温度在13~15℃时,二年生的茎的基部腋芽萌发形成幼苗。随着幼苗的生长,新茎上部发出2~3片新叶,新茎基部发出数条不定根,伸到苗床并逐渐长出白毛状物紧固石上。立秋后,当年形成的茎,根停止生长但是叶不落,其基部节中腋芽显现,而二年生茎的顶端形成花芽,叶片全脱落。次年,上年形成的新茎基部腋芽在春季再长出新芽,而第3年茎在5月上旬,茎上部的花芽形成花1~3朵,淡黄略带绿色,肉质,有香气。蒴果于10月上旬至翌年2月陆续成熟。  

2.3  生长节律与生态因子关系  蔡永萍[5]等指出霍山石斛新茎的生长集中在3月下旬~8月份,生长期150d左右,全年只有一个生长高峰期,全年生长的年积温2070℃,生长最适温度为20℃[11]。霍山石斛生长光强一般为0.2×104~2.0×104Lx,不宜在光强大于4.0×104Lx的环境中生长[6]。  

3  鉴别研究    3.1  性状鉴别[4]  鲜品茎长3~7cm,直径2.5~4.5mm,2~5节,节长0.5~0.9cm;4~5条丛生。叶互生,薄革质,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2~3cm,宽5~7mm。花序顶生,直立,长近3cm,单花;总苞片2枚,苞片卵状,长3mm;花萼及花瓣均为淡黄色而略带绿色,唇瓣阔菱形,长与宽均约11mm,不明显三裂,裂片半圆形,在靠近侧裂片与中裂片交界处有淡黄色的斑;药帽扁球形。干者茎长约1.5~3.0cm,直径1.5~3.0mm,具2~5节,节间明显,节长0.5cm左右,节间具细密的纵皱纹,表面绿黄色或黄色。无臭,味甘味咸,嚼之微有浆拈齿。传统上干品多加工为“枫斗”,形小而卷曲呈螺旋形或弹簧状,通常1~2个螺纹。微带根(称龙头),茎末稍细(称凤尾),中身较粗,全体具细而密的纵皱纹。质坚硬,断面平坦。  

3.2  显微鉴定[4]  横切面:类圆形。表皮细胞1列,扁长方形,呈不规则波状,外被金黄色角质层。基本薄壁细胞呈椭圆形。维管束散在,略呈2~3轮排列,维管束周围薄壁细胞向四周放射状排列。韧皮部外侧纤维束较少,由1~2列纤维组成,呈帽状;木质部外侧无纤维或有1~2列纤维,导管有2~4个较大。淀粉粒少见。  

粉末:呈黄色。纤维多成束或散在,呈长菱形,直径20~30μm,微木化,纹孔少见。纤维束周围的薄壁细胞有的含类圆形硅质块,且排成纵列。木纤维多成束,直径17~23μm,纹孔多见。木薄壁细胞呈类长方形或类方形,木化,垂周壁连珠状增厚,纹孔较密。导管为螺纹导管,直径20~35μm。草酸钙针晶束长约70~140μm。表皮细胞表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淀粉粒少见,直径5~10μm。根被细胞壁可见网状纹理。  

3.3  微量元素分布图  吴庆生等[7]提出霍山石斛的微量元素分布规律不同于铁皮石斛、铜皮石斛。通过观察各自的微量元素分布图或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可以区分3种石斛。  

3.4  多组分综合鉴别  吴庆生等[8]采用科学试验与数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霍山石斛的多组份进行综合考察并提出关联度R>0.92时,可以认为该石斛为霍山石斛种。  

4  化学成份和活性成份分布规律研究  

4.1  微量元素分布规律[7]  Ca、Mg、K在霍山石斛中有较高的含量,而P含量较低。Zn、Cu、Fe、Mn、Sr等人体必需元素也有较高的含量,但低于Ca、Mg、K的含量。相对于根、茎、叶部位而言,茎中的各种无机元素含量最低,根中Fe、Al、V、Cr、Zn、Ni、P含量最高,叶中B、Ca、Mg、K、Mn、Sr、Ba含量最高。  

4.2  总生物碱分布规律  丁亚平等[9]以石斛碱纯品为标准,用溴甲酚绿法测定了霍山石斛不同生长期的各部分中生物碱的含量,探讨了它们的分布规律:(1)霍山石斛茎中生物碱在第一年就较多,生长期前3年是逐渐递增的,3年后,含量降低;(2)霍山总生物碱在叶中的含量高于茎和根,但成熟期的茎和根中的生物碱含量相当。  

4.3  游离氨基酸分布规律  吴庆生等[10]对霍山石斛不同生长期的不同部位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指出含量大致有如下规律:一年生茎>叶>三年茎>二年茎>四年茎>根。其中根中胱氨酸的含量高于其它部位;三年生茎中精氨酸含量异常高,达201ml/100g。  

4.4  活性成份分布规律  蔡永萍等[11]测定霍山石斛中的SOD、CAT、POD等活性物质,结果表明霍山石斛三年茎的SOD、CAT、POD酶活性及可溶性含量高于铜皮石斛、铁皮石斛,抗氧化能力强。张鹤英等[12]指出霍山石斛三年茎的SOD、CAT和POD活性最高,茎中的MDA含量随茎年龄增加而积累。  

4.5  无性繁殖研究  石玮等[13]研究生长调节物质对霍山石斛试管苗生根的影响,发现试管苗在不同浓度的NAA、IBA、BA、KT的MS基础培养基中诱导生根,生根率,根长,生根数及长势有明显差异,其中IBA对其原球茎试管再生苗生根影响较大,BA、KT对生根作用不明显,KT有持绿作用。罗建平等[14]指出霍山石斛茎段在NAA或NAA与KT组合的MS培养基上可诱导出原球茎,MS培养基最适合原球茎继代培养增殖。傅玉兰[15]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植物激素及其浓度组合,培养基中糖的含量,pH值等因素对霍山石斛试管苗的生长及继代培养增殖有很大影响。  

5  展望    霍山石斛在我国的应用有悠久的历史,对其较深入的研究也有二十余年的历史,取得一些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试验和研究。  

5.1  种源出现混杂[16]。有必要进行纯化霍山石斛物种,保持其遗传稳定性。这也是进行工厂化快速繁殖的一个重要条件。  

5.2  市场上药材有名无实。霍山石斛是一种濒危的珍贵药用植物,但由于生境狭窄,适宜的地区很少,要增加产量应加强原产地环境保护,扩大栽培面积;此外宜开展细胞工程研究,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通过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大规模培养,定向生产霍山石斛。  

5.3  化学成分研究侧重含量测定,缺乏有效成分的系统研究。多数学者的研究侧重于含量的测定[7-9],未见到有关霍山石斛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报道。  

5.4  药理研究不足。关于霍山石斛药理作用,多为医家的临床经验。宜结合6.3进行研究,确定其疗效的物质基础。  

5.5  开发力度不够。宜结合6.3、6.4,将其有效成分、有效部位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宜加强以霍山石斛为原料的保健品、化妆品、饮料的开发,以市场来推动霍山石斛的工厂化,进而促进对霍山石斛更深入的研究和开发。

 

 

【参考文献】  [1]王德群,彭华胜.霍山石斛的名实混乱与原植物[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2):1199.[2]刘守金.霍山石斛的本草考证[J].中药材,1996,19(7):374.[3]刘守金,武祖发.霍山石斛的资源及生物学特性[J].中药材,2001,24(10):709-710.[4]安徽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安徽中药志(第二卷)[M].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46.[5]蔡永萍,李合生.霍山3种石斛的生长节律及其与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3,21(4):351-355.[6]蔡永萍,李 玲.霍山县3种石斛叶片光合特性及其对光强的响应[J].中草药,2005,36(4):586-590.[7]吴庆生,杨道麒.中药霍山石斛的微量元素分析及TE图谱鉴定[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1995,12(1):31-32.[8]吴庆生,毕守东.霍山石斛多组份综合鉴别及不同部位药用价值的关联分析[J].数学学报,1995,10(3):110-114.[9]丁亚平,杨道麒.安徽霍山3种石斛总生物碱的测定及其分布规律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4,21(4):503-506.[10]吴庆生,丁亚平.安徽霍山三种石斛中游离氨基酸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1995,23(3):268-271.[11]蔡永萍,于力文.霍山三种石斛茎中抗氧化酶,等活性物质的测定[J].中国药学杂志,1996,31(11):649-651.[12]张鹤英,于力文.栽培霍山石斛茎SOD、POD和CAT活性及细胞膜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7,24(3):306-308.[13]石 玮,罗建平,黄秀彦.生长调节物质对霍山石斛试管苗生根的影响[J].中草药,2003,34(10):954-957.[14]罗建平,查学强,姜绍通.药用霍山石斛原球茎的液体悬浮培养[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7):611-613.[15]傅玉兰,谷 凤.霍山石斛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3):522-523.[16]刘石泉,余庆波.霍山石斛种内遗传稳定性的RAPD初探[J].中草药,2005,36(4):427-431.